首页> 中文学位 >“法律”与“社会”的共谋——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解读
【6h】

“法律”与“社会”的共谋——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言

一、 研究路径——以韦伯之《中国的宗教》作为参照

(一) 瞿同祖与韦伯

(二) 两个文本的关联性

二、 “中国法律”——从历史的角度审视

(一) 以礼入法

(二) 法律儒家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中国法律”——从“社会的”角度审视

(一) 社会学的文本架构

(二) 家族社会与法律

(三) 阶级社会与法律

(四) 儒家伦理与法律

四、 中国的“社会和历史”——从“法律的”角度审视

(一) 中国传统法律的特点

(二) “反诉讼”的社会

(三) 停滞的社会

(四) 小结

五、 “法律”和“社会”的共谋——中国人的命运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韦伯《中国的宗教》为参照,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进行解读。 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法律,其基本特征是法律的儒家化,尽管儒家化本身呈现为一个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历史过程,但随之而积淀成型的中国法律传统也根深蒂固,欲实现其根本性的转型将面临异乎寻常的艰难;从社会的视角审视之,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是在儒家伦理精神支配下得以形成和维持,其特征可概括为家族主义与注重身份差异性的传统(也即瞿同祖所谓“阶级社会”传统),而这两大特征紧密相关于中国法律传统的精神品质;从法律的角度审视传统社会与历史,尽管传统法律的文化性格特征之形成深受社会和历史运动的影响,但法律本身又参与了社会与历史运动,且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历史运动产生了巨大作用,型构了作为“国民性”之重要组成部分的、颇具特色的法律生活方式和法律文化心理。 经由上述三个“维度”,本文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的解读,试图最终揭示和洞察古代中国社会与人生的命运,获取中国社会与法律之现代转型在精神方向上的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