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刑事参审制度改革研究
【6h】

我国刑事参审制度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刑事参审制度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史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刑事参审制度发展历史概

1.刑事参审制度在法国的产生

2.刑事参审制度在德国的产生

3.刑事参审制度在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4.刑事参审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及发展

二、我国刑事参审制度评析

(一)我国刑事参审制度的特点

1.参审法庭的组成

2.参审法庭的适用范围

3.参审法庭适用的程序选择权

4.参审员的资格、任期与遴选

5.参审员的审理和裁判权

(二)我国刑事参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参审员的作用有限

2.参审员的规范性不足

3.参审员的公众认知度不够

4.参审制度本身的某些设计不尽合理

(三)我国刑事参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关于我国刑事参审制度的价值定位

2.关于我国刑事参审制运作所需的配套制度和措施

3.关于我国刑事参审制度设置具体内容时的现实依据

三、我国刑事参审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一)我国选择参审制度的必然性及具体参照模式选择

(二)我国刑事参审制度的具体改革方案

1.参审法庭的组成及表决规则

2.适用参审制的案件范围及程序选择

3.参审员的资格、遴选及任期

4.参审员的权限

5.指标及评议

(三)与刑事参审制度改革相关的其他配套措施

1.相关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引导民众转变观念,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国刑事参审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运作的效果一直很不理想,问题重重。“陪而不审”、“陪衬审”的现象十分普遍,人民陪审员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被一些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视为司法制度中的“鸡肋”,成为改革的死胡同。近年来针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仍在进行,特别是2004年官方颁布了《意见》和《决定》,并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其对参审制度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统一规范作用,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治愈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顽疾。 在我国参审制度改革的问题上,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主张改良现行参审制度;有学者主张废除现行参审制度引入英美式的陪审团制度;还有学者主张彻底废除民众参与司法审判的制度,改行职业法官专职审理;还有学者在新近著作中提出要在我国建立一个“三元一体”的陪审制度的设想。笔者以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究竟应该选择哪条道路,不是仅凭美好的愿望就能实现的,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即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实际,只有这样,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成功。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借鉴各国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英美式的陪审团制度在我国不具有移植的可行性,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度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本文正文约三万五千字,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笔者首先对陪审制度、陪审团制度、参审制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参审制度下的三种参审模式予以明确划分;其次,笔者对参审制度在世界各国以及我国的产生发展状况进行了简明的梳理,清晰地勾勒出参审制度的发展、演变脉络。 在第二部分,笔者从一个比较法的视角出发,运用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首先将我国参审制度的具体内容与法国、德国、日本参审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参审制度的特点;然后,笔者论述了我国参审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也有近期新出现的;最后,笔者对我国参审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详细地分析论述。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对比分析,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参审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部呈现出多元化的运行模式,而不同的运行模式又是与一国的司法制度、诉讼模式、法治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参审制度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工程,改革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必须予以关照。 在第三部分,笔者归纳了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中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各种观点,总结性地论述了参审制度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并指出参审制度改革的具体参照模式;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在综合借鉴法国、德国、日本参审制度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参审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 参审制度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改革内容涉及到一国司法制度的方方面面,囿于文章的篇幅以及作者自身的能力,本文只能从一个小角度粗浅地对这一课题予以微探。另外,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笔者虽然尽全力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第一手英文资料,但终因不懂大陆法系国家语言而无法直接阅读相关文献,对此笔者深感遗憾。 一位教授在课堂上曾经对学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问题太复杂,改革很困难,陪审制度改革也许将会是中国司法改革,甚至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笔者对此充满期待!希望本文对此问题的研究能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特别是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尽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