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6h】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概况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概念、特征及流转方式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

(三)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症结

(一)所有权权能不完整

(二)权利制度设计不科学

(三)权利主体存在诸多问题1、所有权主体虚化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模糊

三、法律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及其影响

(一)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限制的表现

(二)限制流转的后果

四、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一)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代表性主张及其可行性1、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代表性主张

(二)完善我国集体土地权利流转制度的思路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探讨。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按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种类,主要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农业经营的诱惑力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已不再如前,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单纯沿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生产方式,而是积极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以求获取更大的收益。于是,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资源和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悄然形成了一个土地隐形市场。在这个隐形市场中,集体土地使用权为满足各种经济需求,以出让、转让、租赁、抵押等形式在市场中流转,并日益活跃。然而,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是公权力的产物,其对权利流转的态度是禁止或是限制的;相关理论的不成熟、不完善亦造成了制度的现实缺陷:法律性质不明确。按法理及《民法通则》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应当是物权性质,而依《农业法》、《担保法》中的规定,其又类似于债权;诸法的规定的不一导致了实际运用中的矛盾;权利人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处分受到过多限制。一般只有在发包方同意的前提下,权利人才可转包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体现其权利的完整性;目前法律许可的流转的方式仅限于转包、转让等几种,流转方式单一,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制度的缺陷又造成了现实的混乱。在不规范的流转体制下,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交易行为处于效力不稳定状态之下,酿成了大量集体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件,既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基于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存在的种种缺陷,学界对以所有权和使用权为核心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进行了许多深入的探讨。部分地区也试图在立法上对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关制度进行规范,并以此作为理顺集体财产产权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制的措施之一。如何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进一步引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文针对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相关个案,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因、形式、流转中现行规定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详细的剖析,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问题分析。该部分首先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特征、流转方式进行解释;其次介绍了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继而分析了流转中存在的包括土地使用权流转主要呈自发性、隐形市场活跃、流转缺乏可靠保障、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关系混乱等问题;第二部分,剖析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症结所在。分别阐述问题的症结,包括所有权权能不完整;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有违物权的基本原则、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不利于私权的保护;权利主体存在所有权主体虚化、所有权主体与经营管理主体相混淆、经营管理主体自身存在缺陷、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模糊等;第三部分,本部分重点探讨法律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对流转主体、程序、形式的限制),并研究上述限制导致的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及与宪法法律规定及精神向左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该部分介绍了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代表性主张(包括土地所有权私有化说、国有化改造说、土地使用权改为土地权利群说、农用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说)。在分析上述各主张可行性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通过所有权与用益权的分离,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的思路,即通过正确区分土地权利中的公权和私权,理顺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运作的程序模式,国家通过加大农业的扶持力度影响集体土地的流动频率,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规范化流转及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公示相关制度等一系列方式,完善我国集体土地权利流转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