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论及本土回应
【6h】

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论及本土回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论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与特征

(二) 恢复性司法兴起的缘由

(三)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

(四)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的联系与区别

二、恢复性司法的架构

(一)主体要素

(二)客体要素

三、恢复性司法的移植

(一)恢复性司法移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中国大陆进行的恢复性司法实践探索

(三)我国恢复性司法的具体设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国际社会中兴起了一场恢复性司法运动,它是一种在对现存刑事司法制度的失败因素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发展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主张:让某一具体犯罪案件涉及的利害关系方共同参与一个注重对话、协商的程序,从追求合规范性的非合意权威裁判转向达到提升社会效果的合意性决定。恢复性司法与传统的刑事司法有众多不同,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现存刑事司法体制的漏洞和弊端的切入点,让我们认识到针对一些案件用恢复性司法解决的优势,进而创立一套对刑事领域所产生的纠纷与无序具有更有效解决功能的机制。
  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进行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妥善解决公正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并直视刑事案件所引致的传统刑事司法体系失效的危机,本文出发点也在于此,试图通过对恢复性司法基本理论的介绍,分析恢复性司法所具有的特除功能价值,并在比较国外模式具体运作的情况基础上,对构建我国本土的恢复性司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恢复性司法出现的时代背景、国内学者对恢复性司法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恢复性司法的意义,即为构建我国本土的恢复性司法制度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第二部分为正文,共三章九节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论。文章从恢复性司法的含义解析入手,分析了恢复性司法的定义以及恢复性司法一般特征,从总体上对恢复性司法进行了一般性的概念介绍。同时,文章还系统地介绍了恢复性司法兴起的缘由,包括了恢复性司法兴起的文化基础、实践基础以及法学基础。另外对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在本部分中,为了对恢复性司法和传统刑事司法进行比较研究,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尽管二者之间存在众多方面的差异,回应了部分学者提出的“完全替代论”。正文第二章重点阐述了恢复性司法本身所具有的架构,即构成要素。这部分内容从微观的角度对恢复性司法进行了要素阐述,从而保证恢复性司法在构建时的完整性与正确性。第三章是本文注重实践,从恢复性司法具体运作的角度进行阐述。在理论层次上论述了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实践层次上,分析了我国目前进行的一些具有恢复性司法某些特征的司法实践,承认其取得的成效的同时,指出在目前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国外具体的恢复性司法实践,借鉴其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在我国构建恢复性司法体系的具体建议,包括模式的选择、居间人员的选择、对话方式等等。
  第三部分是结语。在这部分中指出了在我国进行恢复性司法体系构建的前景,同时表明了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防止在具体实践中出现损害恢复性司法初衷的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