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治学视野中的侦查权力
【6h】

政治学视野中的侦查权力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绪论

(一) 侦查的概念

1. 侦查的定义

2. 侦查权的定义

(二) 政治的概念

1. 政治的定义

2. 我国的侦查权力与政治权力关系

二、确立符合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的侦查权力

(一) 我国政治的正当性基础的探讨

(二) 共和国各个时期对政治正当性基础的探索及其对侦查的影响

1.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时期

2. 改革开放至现在

3. 对未来的期盼

三、人民性的政治理念——侦查权力在人权理论的兴起后变化

(一) 人权理念的兴起

(二) 人权理念对于我国侦查权力的影响

1. 人权理论缺失下的侦查权力运行

2. 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发展对侦查工作的影响

四、秩序的构建对侦查权力的要求

(一) 共和国政治对秩序的要求

(二) 秩序至上的理念下侦查权力的运行

1. 共和国政治使命产生强的侦查权力

2. 秩序至上价值下的侦查权力运行弊端

3. 对侦查权力的合理制约

五、地方政治的兴起对侦查权力运行的挑战

(一) 历史上地方政治与侦查权力的互动

(二) 新中国探索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时对侦查权力运行的影响

(三) 地方权力的扩张对于侦查权力的影响

1. 地方权力对侦查权力运行的巨大帮助

2. 地方权力对侦查权力干预的弊端

3. 垂直管理与地方辅助的结合—破解中央与地方政治冲突对侦查权力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侦查力量的一举一动都是举足轻重的。侦查权力的每一次变革都关系着一个国家中每一个公民的幸福与尊严。侦查机关是公权力机关中最特殊的一个,它承载着国家和民众对于保护社会和人民安全的职责的重任,却又时常为了保护人们的权益而侵犯人们的权利。侦查权力的问题首先是个政治问题,这是本文观点的核心命题。在我国,任何一种权力来源必定是政治权力。因此,将侦查权力运行还原到国家公权力运行的整体架构中去,摈弃以往仅以侦查学的狭小视野研究侦查困局的方法,站在政治的立场,以高屋建瓴的态势分析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运作模式,从宏观上把握公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切中要害,发现政治思想对侦查权力运行的影响,发现侦查权力运行困境产生的根源。当下国内对于侦查权力运行的研究也不可谓不多,但是却鲜有从政治立场出发做研究的,要知道政治对于侦查权力的决定性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本文以政治为基本出发点做学术研究,其价值在于:一,研究造成侦查困局的原因,着重介绍政治领域内的因素,反对以往忽视政治影响力在侦查权力运作中作用的观点,为研究该类问题开拓新的视野。二,以务实严谨的态度论证我国政治改革中侦查权力的定位,主张两者之间良性互动以推进改革。三,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大势,探索政治变革中侦查权力能发挥的作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运用了历史、比较、实证、逻辑等研究方法。正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对侦查、侦查权的概念进行了定义。第二部分对政治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提出了侦查权力源自政治权力的观点。初步论证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部分是确立符合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的侦查权力。该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首先提出了政治正当性的问题,回答了政治正当性的基础内容,论证了侦查权力为什么是正当且应该为人民群众所自愿接受。第二小部分详细讨论了共和国每个时期对于政治正当性基础的不同政治思想,分析每一种政治正当性基础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对于侦查权力产生的影响,总结好的因素,检讨坏的原因。并且在研究当前政治思想发展和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对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的内容及其侦查权力进行展望。第三部分是人民性的政治理念——侦查权力在人权理论的兴起后变化。这个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人权理论在国家政治理念层面的兴起。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人权理念对于我国侦查权力的影响。提出新时代情况下政治理念中人民性的重要性。分析国家发展各个阶段人权理论对我国侦查工作的循序渐进由弱变强的影响的必然。第四部分是秩序的构建对侦查权力的要求。这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介绍了共和国政治对于秩序稳定的强烈诉求。第二小部分秩序至上的理念下侦查权力的运行。研究在强烈的秩序诉求下强大的侦查权力,人们对强大权力的欢迎以及强大而缺乏监督的侦查权力带来的弊端,最后提出了对强大侦查权力进行制约的方案。第五部分是地方政治的兴起对侦查权力运行的挑战。这个部分分为三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简介历史上地方政治对侦查权力的影响。第二小部分分析新中国探索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时对侦查权力运行的影响。第三小部分研究地方权力的扩张对于侦查权力的影响。从利害两方面入手,研究侦查权力在中央和地方政治博弈下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的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