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刑事和解的实践与制度构想
【6h】

中国刑事和解的实践与制度构想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刑事和解概述

(一) 刑事和解的定义

(二) 刑事和解的特点

二、刑事和解的基本价值

(一) 刑事和解的正义价值

(二) 刑事和解的效率价值

(三) 刑事和解的和谐价值

三、中国刑事和解的发生动因

(一)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二) 法治建设的需要

(三) 国外影响:恢复性司法与刑事和解

四、中国刑事和解的实践现状

(一) 适用范围与模式选择

(二) 刑事和解的实践效果评述

(三) 刑事和解的理论挑战

五、中国刑事和解的制度构想

(一) 基本要素

(二) 具体阶段

(三) 配套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刑法的目标不是刑罚,而是恢复社会关系、关怀个体人格。近年来中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诸如“对话式诉讼”、“协商司法”等新的司法观念,使中国诉讼理念和司法制度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其中,现代刑事和解的中国式实践也从局部的探索走向普遍的推广,刑事和解理论成为法学界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学术课题,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司法模式正在走向自我调适和逐步成熟的时期。本文选取中国刑事和解的实践和制度构想作为研究主题,就是试图从这一背景出发,初步分析刑事和解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现状,并提出刑事和解中国模式的制度构想。具体而言,全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刑事和解中的“和”、“和解”及其基本特征。从中国的“和合”文化出发,中国的刑事和解具有全面萌生的文化土壤,然而,国家主导模式的刑法实践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在中国重提刑事和解既是重申传统的合理价值,又是为了满足现代司法实践的需要。当然,刑事和解与一般的和解、调解等相比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个性,如刑事性、国家性、参与性、补偿性和轻缓性等。这些个性是建立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出发点。第二部分,提出刑事和解的公正、效率与和谐的基本价值追求,为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点。现代司法的基本目标是公正,而公正是一种有效率的公正。因此,刑事和解的公正价值拒绝司法浪费和拖延。公正与效率最终需要实现的是纠纷的深层次解决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和谐价值是刑事和解的根本目标。第三部分,中国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先于系统制度的建构,刑事和解的发生动因归根结底主要从实践中寻找。本文从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和国外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发生动因,初步归纳了中国刑事和解制度建设的现实原因。第四部分,以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刑事和解的实施现状。主要包括: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模式的选取、刑事和解的实施效果、刑事和解对传统刑法、刑事诉讼理论带来的挑战。这一部分是对刑事和解发生动因的进一步分析和深化,也是为后一部分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事实论证。第五部分,中国刑事和解的制度构想。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系统建构至少需要从观念更新、立法模式、程序设计、司法补偿与保障等方面展开。本文从要素—阶段—制度三方面初步阐明了中国刑事和解的基本制度构想,同时也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和配套措施,并区分了刑事和解与“花钱买刑”的现实误解,以期对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种认识视角和设计方案。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传统与实践中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应性,但它并非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刑事和解制度仅仅是司法制度中的一种方式或一个环节,它在体现司法灵活性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它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种,在克服传统刑事司法中的一些固有缺陷,体现浓厚的人文精神,使得被害人、加害人和司法人员都可以从这一程序中获得显著收益的同时,也有其内在的固有缺陷,如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对刑法的一般预防功能的削弱等。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司法体系的过程中要尽力扬长避短,重视但不迷信刑事和解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