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业区域统筹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6h】

农业区域统筹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耕地资源的基本属性与耕地非农化

(一) 耕地资源的基本属性

1. 耕地与其他土地类别共同享有的一般属性

2. 耕地资源的特殊属性

(二) 经济发展阶段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

1. 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功能

2. 工业化时代的土地功能

3. 市场经济时代的土地功能

(三) 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分析

1. 土地资源的极端稀缺性和耕地比较收益劣势

2. 耕地资源多元价值的外部性特征

3. 耕地非农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中国现行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状况分析

(一)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变迁的基本线索

1. 1978 ——1986 年:恢复期

2. 1986 ——1997 年间:发展期

3. 1998 ——2004 年间:成熟期

(二) 现行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1. 基本原则与理念

2. 规范层级体系和具体制度构成

(三) 现行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的运行绩效

1. 耕地保护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

2. 耕地保护现状的区域差异性明显

3. 耕地保护状况的潜在危机

(四) 现行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制度性缺陷之辨

1. 耕地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

2. 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深层次障碍

3. 对区域不平衡的制度救济严重不足

三、构建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

(一) 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法律制度的内涵

1. “补偿”的界定

2. 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的界定

(二) 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

1. 耕地保护价值的外部性理论

2. 现代非合作博弈论

3. 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性价值

4. 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 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的区域范围

1. 划定统筹区域的一般标准

2. 统筹补偿区域与主体功能区

3. 统筹补偿区域与粮食分区

(四) 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

1. 基本思路

2. 国家和政府责任

3. 补偿的价值标准

4. 补偿方式与资金运行管理

(五) 我国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耕地资源作为人类衣食生存之所系,亦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空间载体,从来就被我国置于战略资源的高度,施以严格的国家管控和行政保护,然而实际的制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构建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为视角,试图在探索耕地保护政策失效的制度性根源基础上,提出未来耕地保护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全文分三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分析耕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和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除了土地资源的共性,耕地还具有用途多宜性和变更方向的不可逆性,在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效益方面有着多元的综合性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以其增值效益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作用。而资源的极端稀缺性、耕地的比较收益劣势和耕地保护多元价值的外部性特征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驱动力。
  第二部分旨在对我国现行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从历史变迁、基本框架和运行绩效角度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而析出其根本的制度性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和土地要素的不公平配置,造成了显著的地区性差异,而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具有推动耕地非农化的主导型倾向,成为中央耕地保护政策有效实施的阻滞性力量。现行耕地保护政策对区域不平衡的制度救济严重不足,形成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的内生性障碍。
  第三部分在前述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耕地保护区域统筹补偿制度,从制度框架层面廓清了其内涵、理论依据、基本原则、主要制度内容等,以解决耕地保护制度供给不足的难题,为未来耕地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的全面重构和完善提供价值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