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隐形犯罪的侦防对策
【6h】

论隐形犯罪的侦防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隐形犯罪的概念

(一)隐形犯罪概念的确立

(二)隐形犯罪与相关概念比较

(三)隐形犯罪概念界定的意义

二、隐形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一)隐形犯罪的特点

(二)隐形犯罪存在的原因

三、隐形犯罪的侦查对策

(一)构建现代情报警务模式,有效控制隐形犯罪

(二)完善侦查启动模式,主动发现隐形犯罪

(三)侦查基本原则在隐形犯罪侦查中的运用与体现

(四)秘密侦查措施在隐形犯罪中的广泛运用

(五)隐形犯罪的侦查与取证策略

四、隐形犯罪的防范对策

(一)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对隐形犯罪的认识,完善监督体系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影响隐形犯罪的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犯罪学研究中,有两个与侦查学研究十分紧密的概念。一是犯罪黒数,另一个是无被害人犯罪。犯罪黒数至少包括了那些实际发生而未被侦查机关发现从而未被追诉的犯罪数;无被害人犯罪虽然兴起于道德除罪化的研究,但其缺乏被害人或证人告知的特点亦为侦查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从侦查学的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认真的思考后,Mark H·Moore(美国)教授提出了隐形犯罪(invisible crime)的概念。本文是以Mark H·Moore教授关于隐形犯罪的概念为出发点,从侦查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与思考。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隐形犯罪的概念。该部分从Mark H·Moore教授关于隐形犯罪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定义,在结合我国的刑法体系以及考虑到便于研究的基础上,对隐形犯罪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初步的界定。通过与犯罪黒数以及无被害人犯罪两个概念的比较研究,明确了他们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明晰了隐形犯罪的概念。最后一并分析了隐形犯罪概念的提出对刑事法学、刑事一体化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部分:研究隐形犯罪的特点及原因。通过对隐形犯罪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结合在犯罪实践中的表现,得出其具有无明显的被害人、犯罪的知悉面窄、犯罪现场的特殊性、犯罪黒数可能较大以及犯罪证据的特殊性的特点。通过对隐形犯罪罪因分析,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展开,分别为:监督失控是隐形犯罪的根本原因;对隐形犯罪的错误认知是导致隐形犯罪的直接原因;我国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是隐形犯罪的现实原因。
  第三部分:研究隐形犯罪的侦查对策。针对隐形犯罪知悉难的特点,为促成隐形犯罪侦查中“焦点”的获得,构建现代情报警务显得十分必要。面对隐形犯罪证据的隐秘和现场的特殊性,需要变被动侦查模式为主动侦查模式。而在主动侦查的模式下,秘密侦查措施的运用变得广泛,侦查的基本原则在隐形犯罪侦查中有了特殊的表现。在侦查与取证的措施上,不再固守传统的方法,而应充分利用科学给侦查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及新思路。
  第四部分:研究隐形犯罪的防范对策。通过对隐形犯罪罪因的分析,隐形犯罪的防范对策应该是一个有层次的综合体。首先,应该采取多种社会措施,保证个体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其次,提高对隐形犯罪的认识,完善监督体系;最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诱发隐形犯罪的社会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