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用的刑法保障完善研究——以刑法调整的合理性为视角
【6h】

信用的刑法保障完善研究——以刑法调整的合理性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定义

1.道德上的信用

2.经济学上的信用

3.法律上的信用

(二)信用的法律属性

1.人格性

2.财产性

(三)刑法语境下信用的分类

1.个人信用

2.公共信用

二、刑法保障社会信用的合理性

(一)失信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对经济的危害

2.对社会信任的危害

3.对公信权威的危害

(二)其他法律不能有效调整失信行为

1.其他法律已经调整失信行为

2.其他法律调整失效

三、我国刑法对信用的保障

(一)立法现状

1.损害信用类

2.背信类

3.伪造类,

4.假冒伪劣类

5.欺诈类

(二)立法不足

1.对个人信用保护不足

2.对公共信用的保护过于分散

四、完善我国刑法对信用的保障

(一)信用犯罪的立法设想

1.信用犯罪的概念

2.信用犯罪的构成要件

(二)信用犯罪立法的完善

1.增设背信罪

2.集中立法保护公共信用

(三)信用犯罪刑罚的完善

1.废除信用犯罪中的死刑规定

2.增设剥夺从事职业资格刑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失信行为的泛滥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政府在不断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刑法对信用的保护,发挥刑法“保障法”的功能。然而,我国刑法学界并未对信用投入足够的重视,加之信用犯罪客体多为复杂客体,导致信用犯罪概念不清楚,体系不完善。本文在论述信用的概念和刑法保障信用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对现行《刑法》中有关信用犯罪的条文进行梳理,并提出完善建议。
  全文共分为4个部分,共2.5万多字:
  第一部分为信用的概述。信用是指以诚实不欺为基础,对主体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社会信赖和评价。信用具有人身性和财产性双重属性,并越来越趋向于财产性。刑法语境下的信用可以分为个人信用和公共信用。个人信用是指个人建立起来的,使他人和社会对其诚信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意愿产生信赖;公共信用则指社会公众对制度化的证明形式或证明记号(如印章、文书、货币、票据等)的证明力所持有的信赖和评价。
  第二部分为刑法保障信用的合理性。刑法的合理性在立法阶段主要体现为合理划定犯罪圈与合理配置刑罚。这就要求刑法在调整失信行为前,要确保该失信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且其他法律对其调整失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信任、公信权威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其他法律建立的信用制度,如个人征信制度、银行贷款制度,由于其惩罚力度较弱,对这些严重的失信行为调整不力,因而需要刑法对这些行为予以调整。
  第三部分为我国现行刑法对信用的保障。我国信用犯罪主要可以分为损害信用类、背信类、伪造类、假冒伪劣类、欺诈类5大类。但我国刑法对信用的保障仍有不足:在个人信用方面,缺乏普通背信罪的规定;在公共信用方面,立法过于分散,用语不统一,不利于从整体上保护公共信用。
  第四部分为完善我国刑法对信用的保障。信用犯罪是指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破坏信用制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客体为信用制度,主体为不包括国家在内的个人和单位,主观上以故意为主,过失为例外,客观上为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完善信用犯罪的立法,应当增设背信罪以维护职业信用,并集中立法,设置专章保护公共信用;完善信用犯罪的刑罚,应当依据信用犯罪的非暴力性废除市场信用中死刑的规定,并增设剥夺从事特定职业的资格刑,预防信用犯罪主体继续危害社会。

著录项

  • 作者

    蒲静怡;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法律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世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刑法;
  • 关键词

    社会信用制度; 刑法; 立法完善; 失信行为;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2:0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