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益衡量视野下的法律论证理论
【6h】

利益衡量视野下的法律论证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法律论证理论概述

(一)基本概念

1.论证

2.法律论证

(二)法律论证理论的思想背景

1.哲学背景:理性的回归

2.法学背景:西方主要法学思想的融合

(三)法律论证中的逻辑理性

1.法律论证的逻辑基础:从南京“彭宇案”谈起

2.法律论证的基石——三段论

(四)法律论证相关理论述评

1.诉诸“善”的法律论证理论述评

2.融贯论述评

3.法律商谈理论述评

二、利益衡量之于法律论证理论

(一)利益衡量概述

1.利益衡量相关概念辨析

2.利益衡量的理论背景

(二)利益衡量之于法律论证的必要性

1.法律论证——主、客观性所衍生的复数性

2.利益冲突的不可调和性

(三)利益衡量之于法律实践:“彭宇案”再析

三、利益衡量之于法律论证理论的意义及反思

(一)利益衡量之于法律论证理论的意义

(二)利益衡量之于法律论证理论的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法律论证理论在国内研究成果较多,其研究涉及到修辞学、形式逻辑、商谈等方面。但是,尚未有学者将利益衡量完全运用于法律论证当中,已有的理论也仅仅是从单纯的利益衡量领域展开研究。其与法律论证诸理论尚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沟通渠道。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律论证以及利益衡量理论的回顾和解析,来寻找二者的契合点。
  第一部分从理论层面审视法律论证。首先,论证理论有深刻的哲学和法学背景。在哲学方面,法律论证源于理性的回归。在法学方面,源于西方主要法学思想的融合。其次,突出了形式逻辑在法律论证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形式逻辑受到广泛地批判,但是,由于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回归,使得以逻辑为代表的法律理性主义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极大。再次,评论了法律商谈理论等有代表性的法律论证理论。
  第二部分着重研究了利益衡量理论。首先,回顾和分析了利益衡量产生的理论渊源,重温了从目的法学到社会法学的历史脉络。利益法学的产生源于对概念法学机械性的批判,批判概念法学拘泥于固有的法律条文,严重脱离于实践。在对概念法学的批判中逐渐产生了诸多法学理论,这其中就包含利益法学的前身——社会法学。它试图通过运用实用主义的观念来重新定义法学,把对社会的控制作为法律产生的目的,进而通过对各种社会利益的分配来实现对社会的调整。其次,分析了利益衡量之于法律论证的必要性。法律论证有主观性,这导致了判决结论的多样性,这就为利益衡量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利益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由于利益的种类繁多,评价标准多样,导致了利益冲突难以消弭,这只能以利益衡量的方式予以弥补。同时,法律的漏洞也使得法律条文难以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也为利益衡量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部分对利益衡量法律论证理论进行反思。利益衡量对于法律论证的意义重大,其有助于弥补传统形式逻辑的不足,使得法律论证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但是,利益衡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如果单纯进行利益衡量很容易导致对法律条文的忽略,纵容法官的恣意,而且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利益衡量面临困境。
  本文选题的实践意义在于:
  (1)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法律论证的视野,在传统修辞学,商谈理论之外开辟新的道路,以使法律论证更好得作用于实践。
  (2)克服传统概念法学的不足,通过增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而使法律更加适合法律案件的解决。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法律论证和利益衡量的理论背景,并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分析来剖析传统形式逻辑的不足,进而引出适用利益衡量的必要性。再对法律论证和利益衡量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以期增加它们的切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