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岭南武术术语翻译的文化空缺及补偿策略——以咏春拳为例
【6h】

岭南武术术语翻译的文化空缺及补偿策略——以咏春拳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武术术语相关研究

2.3 武术术语翻译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文化空缺引起的岭南武术术语翻译问题

4.1 文化空缺定义

4.2 文化空缺产生的原因

4.3 岭南武术术语翻译中文化空缺产生的原因

4.4 岭南武术术语翻译中突出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影响——以咏春拳为例

5 岭南武术术语翻译的补偿原则及策略

5.1 翻译补偿的定义

5.2 岭南武术术语翻译补偿原则

5.3 岭南武术术语翻译中文化空缺的补偿策略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其蕴含有丰富的技击与文化内涵。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首次提出武术要走向世界以来,经过武术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如今“武术热”已辐射全球,尤其是以咏春拳为代表的岭南武术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人文优势,已成为中华武术国际化推广的先锋与桥头堡。岭南武术术语作为岭南武术文化的载体,深受儒、释、道等中国古典哲学以及岭南地域文化的影响,准确的岭南武术术语翻译对于向世界传播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术语翻译现状进行研究。目前国内针对岭南武术术语翻译的研究和著作比较匮乏,而国外岭南武术的英语教材相对丰富,其中咏春拳英语教材占很大比例,其作者除华人华侨外还包括当地岭南武术研究者和习练者。但由于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作者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的不同,缺乏统一的审定、编撰部门等因素,导致岭南武术术语翻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缺乏规范性、统一性,术语翻译不精确,武术文化内涵缺失等。
  研究以咏春拳术语翻译为例,深入分析岭南武术术语翻译过程中文化空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四个补偿策略: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归化异化并用策略、规范化策略,异化策略是基于源语文化的补偿策略,该策略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岭南武术术语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该策略的具体翻译方法是: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归化策略是基于目的语的补偿策略,该策略是以译语读者的母语文化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该策略是在不影响武术文化内涵的情况下遵循目的语规范,在译语中采取译文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再现原文的内容,其具体翻译方法是:意译、代译。异化归化并用是指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其相应的翻译方法是融合法。规范化策略包括:武术与英语专业间的融合使术语翻译规范化;突出地域拳种特征,展现文化内涵;依托政府、协会的力量,统一岭南武术英文推广教材。
  通过各种翻译策略来补偿在岭南武术术语翻译过程中由于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引起的翻译问题,使武术术语译语在保存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同时,提高岭南武术术语翻译的精确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国外读者体验岭南武术文化的魅力,感知武术的博大精深,促进武术的国际化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