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
【6h】

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刑事审判流程公开概述

(一)审判流程的特征界定

(二)刑事审判流程公开与刑事审判公开

(三)实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价值

二、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应然范围

(一)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

(二)向相关当事人公开的信息

三、域外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状况21

(一)美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状况

(二)英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状况

(三)德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状况

(四)法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状况

(五)俄罗斯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状况

(六)我国香港地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状况

四、我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样本分析

(一)应当积极拓展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范围

(二)应当转变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宣传”观念

(三)应当规范刑事审判流程动态信息公开

(四)应当全面普及刑事诉讼档案电子化公开

五、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保障与救济

(一)实现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网站平台建设的整体考量

(二)实现多项公开手段的定位与配合

(三)落实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内部监督考核

(四)构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救济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刑事审判流程信息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是司法为民,提升司法服务的重要体现。由于我国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刑事审判流程信息依然存在着公开范围不足,对刑事审判流程公开重视不够,系统性不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弊端。对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刑事审判流程信息特征、范围进行理论定位和界定后,对域外国家和地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相关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流程网站建设平台进行考察,剖析我国刑事审判流程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的新举措,期待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深入发展有所裨益。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何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首先从审判流程的特征来看,审判流程信息只涉及审判的程序性事项而不涉及实质内容,公开的主体应当是人民法院的专门机构,审判流程应当贯穿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其次,从刑事审判流程公开与审判公开的对比来看,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司法服务性。最后,从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价值来看,实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正义,加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提高刑事诉讼审判的效率,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第二部分,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应然范围。就刑事审判流程公开而言,其作为刑事司法公开的一部分,必然包含对社会大众和相关当事人的公开。向社会公众公开主要为刑事审判流程的静态信息。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法官成员信息、司法公开指南信息、刑事诉讼指南信息、审判指导文件信息、公告信息以及陪审员等名册信息。对相关当事人公开主要为动态信息的公开以及刑事诉讼档案电子化公开两个方面。第三部分,域外刑事审判流程公开发展的状况。域外对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各具特色,美国、英国和俄罗斯刑事审判流程信息的公开有着明确的立法依据,注重统一化建设,侧重为公众和相关当事人提供服务。德国、法国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司法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香港地区刑事审判流程公开注重与其他机构的通力合作,配套措施健全。这些国家在审判信息公开中的经验值得我国法院学习和借鉴。第四部分,我国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样本分析。通过对北京、浙江、广东、广西法院审判流程公开网站的考察,实现应然层面和实然层面的对比分析。我国在今后的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中应当注重拓展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范围,实现刑事审判流程与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平衡;转变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宣传”观念,变“权利”为“义务”;统一刑事审判流程动态信息公开,坚持向社会公众公开和向特定人员公开相结合的“双效公开模式”;全面普及刑事诉讼档案电子化公开,通过加强合作、统一管理和适当收费的措施解决当前刑事诉讼档案电子化公开发展相对缓慢,推行难度较大等现存问题。第五部分,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保障与救济。在我国刑事审判流程公开中:首先,应当实现审判流程网站平台建设的整体考量,在统一内容的基础上允许各地法院发挥特色,建立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双效互动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系统。其次,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各种公开方式的特征,实现多种公开方式的定位与配合,建立以网站平台为主,微博、微信等多种公开方式紧密配合的多元化公开模式。最后,人民法院还应当不断落实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在内部构建刑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复议、申诉制度以及在外部构建专门的司法公开委员会审查制度,实现对刑事审判流程公开的救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