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规制研究
【6h】

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规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三)研究综述

(四)本文创新之处

一、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一般概述

(一)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一般特征

(二)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要件

(三)劳动者休息权的相关界定

二、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类型

(一)以其他名目代替加班侵犯劳动者休息权

(二)待命时间侵犯劳动者休息权

(三)以其他名目代替加班工资侵犯劳动者休息权

(四)以包干工资的形式侵犯劳动者休息权

(五)劳动定额过高侵犯劳动者休息权

三、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角度——劳动基准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中观角度——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微观角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规制建议

(一)劳动基准立法方面的规制建议

(二)健全工会的维权机制

(三)从倾斜保护向平衡利益的思维转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休息权诞生之起,如何在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之间做出平衡,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无论是作为道德权利,还是法律权利,休息权保护都至关重要。墨子曾言,民有三患,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由此可见,休息权对于劳动者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劳动力资源被过度使用,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处于过劳的状态之中;另一方面,劳动法律不断完善、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正在苏醒,更多的劳动者对于一些显性的侵权行为,能够使用合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有一些用人单位转而采用更为隐蔽的侵权行为,来实现他们的利益。这些隐性侵权行为由于具有隐蔽性和非直接性,因此很难被劳动者察觉,反而成为比显性侵权更为严重的侵权方式。因此,如何对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进行判别,进而提出规制的建议,成为本文的写作重点。为求更好的表达主题,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作了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对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进行一般概述。这一部分从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行为的一般特征入手,论述了隐性侵权行为的普遍性、隐蔽性、违背立法精神及利益驱动性的特点。之后从主体、主观、客观、客体四个方面对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要件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隐性侵权行为的客体——劳动者休息权,分别对劳动者休息权的属性、内涵、内容及性质进行界定,形成休息权的理论框架,力图为全文奠定研究基础,建立学理知识储备。
  第二部分,着重对实践中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主要类型,进行法律分析,包括以其他名目代替加班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以待命时间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以其他名目代替加班工资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以包干工资形式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以及劳动定额过高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进行法律分析,揭开它们合法外衣下的侵权本质,对下文反思隐性侵权行为的成因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劳动基准法中休息权相关规范存在的问题,工会角色的缺位及集体谈判制度存在的问题,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深入分析造成前述侵权行为的原因。
  第四部分,开展对于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规制设计,首先针对劳动基准法中现有休息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再对工会维权机制的健全,提出可行性的完善方案,通过增进社会中间层力量,来监督用人单位的隐性侵权行为;最后提出立法思维由倾斜保护向平衡利益的转向思考,以形成对用人单位隐性侵犯劳动者休息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