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提升县级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研究——以A县为中心的考察
【6h】

提升县级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研究——以A县为中心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概念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一、A县人大预算监督过程描述

(一)预算监督主体

(二)预算监督对象

(三)预算监督依据

(四)预算监督程序

(五)预算监督实践

(六)预算监督效果

二、A县人大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剖析

三、提升县级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对策

(一)提升县级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探索:基于115个案例的观察

(二)提升A县人大预算监督能力和绩效的对策性建议

四、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提升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能力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生长点”。经过多年探索,各级人大在丰富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方法、加强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从总的情况看,人大审查监督政府预算还存在重形式、轻实质,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与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的要求存在差距,预算监督的主体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强化等诸多问题。其中,非常突出、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能力明显低于全国人大,并且各地人大行使预算监督权的情况很不平衡。
  为什么目前中国地方人大监督同级政府预算的能力滞后于全国人大?如何客观认识这一政治现象?如何破解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都是财政法治建设和地方政治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鉴于此,本文从中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A县人大的实证调研,总结影响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内生、外生影响因素及演进规律,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把县级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提升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本文力图为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的预算监督过程究竟是什么样子提供一个“机会之窗”,进而透视提升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能力这一更为宏大的命题。具体而言,本文将回答以下问题:A县人大预算监督的过程如何展开,影响县级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内生、外生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提升县级人大的预算监督实效和能力。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借鉴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相互关联的分析层次的基础上,形成了分析县级人大预算监督的“五维”分析框架—即借助预算权力结构、法律规则、监督程序、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五个基本概念,对县级人大预算监督作过程描述。在“五维”分析框架的指导下,研究重点包括三个部分:谁有权力去监督被监督者,即县级人大预算监督过程中参与者之间“预算权力结构”的分布;预算监督的依据有哪些,即其实际运行依托的“法律规则”;预算监督的过程如何开展,即在“监督程序”、“组织机构”、“人员构成”的影响下,县级预算监督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模式。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从阐释问题来源入手,论述该研究的选题意义,对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作简要归纳,并对下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最后简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结合县级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证资料,总结A县人大在监督政府“钱袋子”时的监督内容、监督效果;第三部分,探析A县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预算执行、决算审查监督程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无法避免的审查盲区,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依据前述内容,联系各地县级人大的已有探索、创新,分条对应提出对策性建议;第五部分,回顾全文,反思论文不足之处,概括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及作者在未来深入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