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宪性解释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实践研究
【6h】

合宪性解释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评阅参考标准

声明

一、绪 论

(一)论题及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五)研究创新

二、合宪性解释的内涵与界定

(一)合宪性解释的概念

(二)合宪性解释的性质辨析

(三)合宪性解释的特征

三、民事诉讼实践中的合宪性解释运用现状

(一)合宪性解释的两种运用形态

1.合宪性解释的显性运用

2.合宪性解释的隐性运用

(二)运用合宪性解释的具体方法

1.合宪性解释之文义的选择适用

2.合宪性解释之法律的续造

(三)合宪性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法院进行合宪性解释的动力不足

2.各地法院对合宪性解释的认识不统一

3.缺乏具体解释规则

四 、合宪性解释的规则构建

(一)合宪性解释的启动要件

(二)合宪性解释的解释规则

1.实质规则

2.形式规则

(三)指导案例统一认识

(四)监督措施

1.进一步推进裁判文书公开

2.将合宪性解释结果是否恰当纳入二审和再审的审查范围

3.提升司法裁判人员的宪法学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湖南同性婚姻案引起了宪法学界的强烈关注,本案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但其中蕴含的“合宪性解释”适用的相关问题在学术界引起的讨论依然在持续。从目前来看,我国宪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能够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合宪性解释。一般来说,合宪性解释可以分作两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个是宪法方法层面的合宪性解释,指在法律规范有违宪之虞而存在数种解释可能时,排除有违宪可能的解释,选择符合宪法内容的解释;第二个是法律解释方法层面的合宪性解释,是指基于宪法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来理解被解释法律规范的含义。本文讨论对象为第二个层面的合宪性解释——作为一种法律方法的合宪性解释,并从我国民事诉讼的角度出发研究作为法律方法的合宪性解释。民事诉讼中合宪性解释的运用以是否在裁判说理部分明确援引宪法进行说理论证为标准,可区分为合宪性解释的显性运用和合宪性解释的隐性运用。另外从解释方法的角度,区别于传统理论将合宪性解释分为:“单纯的解释规则”、“冲突规则”、“保全规则”三个层面,本文以运用合宪性解释的具体方法为标准将合宪性解释分为文义选择适用型的合宪性解释和法律续造型的合宪性解释。 鉴于合宪性解释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如:1.法院进行合宪性解释的动力不足,即针对一些应当进行合宪性解释的案件,法院并没有进行合宪性解释;2.各地法院对合宪性解释的认识不统一,即存在解释结果不一致的情况;3.缺乏具体解释规则),本文认为:首先,应当明确合宪性解释的启动要件,主要包括:1.案件争议涉及到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或涉及宪法所保护的制度;2.对于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现行部门法的规定有漏洞或对现行法律规范产生了不同的理解;3.如果不运用合宪性解释,可能侵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形成违背宪法价值的判决。其次,应当在制度层面上统一建立合宪性解释的解释规则,主要包括实质上的规则和形式上的规则,实质规则如:谦抑规则、价值共识规则、利益兼顾规则,形式规则如:在判决的说理部分进行合宪性解释、运用合宪性解释应在裁判说理部分引用宪法条款、适当论证规则。另外,还应当构建起对合宪性解释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如:发布合宪性解释指导性案例以统一各地法院的认识、进一步推进裁判文书公开、将合宪性解释结果是否恰当纳入二审和再审的审查范围、提升司法裁判人员的宪法学素养等措施,以保证法院正确恰当的进行合宪性解释。

著录项

  • 作者

    罗赢政;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宪法与行政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梁洪霞;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法学各部门 ;
  • 关键词

    合宪性解释; 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