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普药业商品期货套期保值巨亏案例分析
【6h】

三普药业商品期货套期保值巨亏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3.1可能的创新

1.3.2可能的不足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套期保值相关理论

2.1.2企业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

2.1.3 企业套期保值与投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套期保值相关理论

2.2.2 对于套期保值市场的研究

2.2.3 对于套期保值与投机的研究

2.2.4 文献述评

3 三普药业套期保值亏损过程分析

3.1案例介绍

3.1.1行业背景

3.1.2公司背景

3.1.3套期保值亏损过程及后果

3.2套期保值过程分析

3.2.1三普药业套期保值标的数量分析

3.2.2 三普药业套期保值时机及点位分析

3.2.3 三普药业超额套保巨亏分析

3.3总结

4 三普药业套期保值亏损原因分析

4.1表层原因

4.1.1铜价波动

4.1.2超额套期保值的“高盈利”陷阱

4.2 深层原因

4.2.1高额的业绩承诺、电缆行业的竞争压力与投机的“盈利性”

4.2.2 内部控制漏洞与期货认识误区

4.2.3 套期保值制度漏洞

5 建议与启示

5.1建议

5.1.1加强企业期货专业性、内部控制与资产重组整合

5.1.2强化期货公司投资者教育与服务专业性

5.1.3强化一线监管、期货法规建设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5.2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1990年开始期货交易以来,期货在稳健企业经营、改善产业链运行机制、服务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期货市场的体量和质量与我国的实体经济规模和国际经济地位并不相称,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空间仍然巨大。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发生亏损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中航油由于期货巨额亏损而最终破了产,东方航空等三家航空公司套期保值亏损的经济损失达到了279亿元等等,这一个个失败的案例让很多企业对于期货望而却步。那么期货到底是个风险管理的市场还是一个投机的市场,投机到底能不能盈利?为什么很多企业用不好这一工具,在风险内控、专业性以及制度监管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对其进行套期保值有什么影响?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普药业于2010年实现重大资产重组,实现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转向电缆行业,2012年在套期保值中发生了巨额的亏损。本文选取三普药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对套期保值巨亏过程与套期保值巨亏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对套期保值亏损过程进行分析,在对案例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以后,基于套保四大基本原则从套保数额、时机及点位对企业套保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发现企业进行了超额套保。然后又基于“投机定理”以及“行为金融学”对三普药业超额套保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企业投机亏损是其作为非理性劣势投机者的结果。其次,对套期保值亏损原因进行分析,从公司内部、监管以及期货法规体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企业套保亏损的原因。最后,在以上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启示。 本文通过三普药业套期保值亏损案例分析发现:首先,公司在套期保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超额套保。其次,亏损的原因有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表层原因为铜价走势波动,超额套保的“高盈利”陷阱;深层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从体制上来看,套期保值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漏洞,在监管以及投资者教育都存在问题。第二,从公司内部来看,由于公司高额的业绩承诺以及资金压力加上2012年电缆行业不景气、投机高杠杆的“盈利性”促使企业选择这种冒险行为。第三,重大资产重组后在企业内部控制上董事长权利过大,家族氛围严重,风险控制以及研究部门不完善,企业在对套期保值的认识定位不准确。 综上所述,三普药业这次套保亏损其实是企业在重大资产重组后作为非理性的劣势投机者与企业错误的市价走势判断下的必然结果。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的亏损原因,本文从企业、期货公司以及监管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