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宗羲“实学”思想研究
【6h】

黄宗羲“实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目 录

引 言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写作重点

一.黄宗羲“实学”思想的产生

(一)“实学”的概念分析与界定

(二)师承蕺山:黄宗羲思想之源

(三)宋明心性之学的反思

二.黄宗羲“实学”的内涵

(一)理气心性合一

(二)本体工夫合一

在上一节中黄宗羲通过对刘宗周“气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有机地将“气本论”转化为“心本论”,继而将理、

关于黄宗羲的“本体工夫论”命题,经过考究发现,黄宗羲基本上是沿用了其师刘宗周“慎独”的思想,刘宗周反

(三)知行合一

黄宗羲除了认为“本体与工夫”应该为一以外,在事功的方面,他还提倡“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顾名思义就

黄宗羲的“知行合一”理论基本上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不过不同的是,黄宗羲的“知行合一”比起

黄宗羲在探讨“知行合一”时特别强调实践之“行”的作用,无论是求学问还是思考,黄宗羲都要求“行”也就是

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心性之学,多直承于其师刘宗周,他秉承了刘宗周“慎独”

三.黄宗羲“实学”的实践展开

对黄宗羲“实学”思想的整体构造,在第二章节中已全部呈现,从“心性重塑”到与“事功”的结合,完成了“实

(一)经史不二

(二)“实学”之新民本论

1.对君王之道的要求

2.对为臣之道的要求

(三)儒生的角色定位

1.合作者

2.批评者

从黄宗羲的设想来看,在政治领域,人民对执权者的道德操行的信任使其拥有了权力。权力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

儒生在面对暴力统治时,劝谏君主往往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因为劝谏本身来说就是对权力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君主

3.教化者

结 语

结合当下来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直是我国治国的整体方向,我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非常提倡“知行合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 谢

展开▼

摘要

宋明时期,尤其明末清初时期,王朝败落以后,多数的理学家、心学家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内圣”的过程中,空谈心性,“外王之学”被搁置起来。作为明末清初的大儒,黄宗羲始终怀有原始儒家所共有的那种追求建功立业、经世济民的情结。他既亲自参加了明末的政治实践和反清复明的军事斗争,更参与了对宋明儒学的反思与批判,亲身的参与、客观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之后,黄宗羲指出了政治制度上的纰漏和思想上的弊病,将心性与事功二者结合起来,以独到的阳明心学理念致力于经世哲学以及民本思想,开创了一代“实学”风潮,黄宗羲的“实学”思想要求人的心性与事功相结合,也就是不光要求“内圣”,还要求“外王”。 黄宗羲“实学”思想的历史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其一,对阳明后学弊端的矫正,黄宗羲“实学”思想对明末清初的心性之学流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对明末清初心性之学空疏无用的批判、对心学学派门户之见的破斥、对理学章句之束缚的驳斥;其二,黄宗羲“实学”思想实现了对原始儒学以及阳明心学的回归与超越,这是当时的哲学之路的大势所趋,亦是社会思潮的大势所趋。

著录项

  • 作者

    赖俊洁;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中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熹;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黄宗羲; 实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