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以贵州石门民族学校为例
【6h】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以贵州石门民族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导论

1.1选题缘由

1.2文献综述

1.3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4基本概念

1.5研究思路

第2章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历程中的内源发展

2.1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内源发展

2.2中国现代教育体系演进中的内源发展

第3章石门坎少数民族教育历程中的内源发展

3.1石门坎的历史与现状

3.2石门民族学校的沿革

3.3石门坎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

3.4对石门坎少数民族教育历程中内源发展的认识

第4章内源发展主体对教育的认识

4.1学生的看法

4.2家长的观点

4.3教师的观点

4.4乡干部的观点

4.5失学者的看法

第5章问题与讨论

5.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价值基础

5.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道路

5.3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必要性

第6章关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思考

6.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影响因素

6.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基本原则

6.3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田野工作路线示意图

附录二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

附录三石门乡地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实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良性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集中反映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事实上,面临全球化强大而持续的冲击与挑战,诸如教育效率低下、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社区的生活生产实践相疏离、教育发展滞缓等现象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这需要我们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少数民族教育。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理论假设:内源发展是少数民族教育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 要检验这个假设,需要寻求证据。选择石门坎少数民族教育作为个案,理由有二:一是由于石门坎地处川滇黔渝的交界地带,当地少数民族社区的生产生活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但却在近代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碰撞的区域中心:二是内源发展在当地少数民族教育的百年历程中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其历史与现实存在的较大反差凸现出现代教育制度实验场的研究价值。所以,石门坎因其独特而典型的地理概貌和文化特征,成为本研究比较理想的个案。 本研究既需要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相关历史事实,又需要通过田野工作方法采集事实、了解现状。同时,本研究主要借鉴解释人类学理论和结构化理论来分析少数民族教育的内源发展,属于客位研究:而要全面、客观地呈现“内源发展”主体内在的思想和需求,又必须要运用主位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性质是教育人类学研究。 本研究首先将个案置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坐标系中,回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从中分析了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形成的背景,并梳理了其历经被动引入、模仿移植、内源发展的曲折历程,初步认识了内源发展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教育制度在石门坎地区的演变机理,反思了当地少数民族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认为当地人的能动作用与教育制度之间始终处于结构化的持续过程之中。然而现行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制约了这种结构化过程,消解了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与当地传统文化和自然条件比较适应的教育结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存续以及多元一体国家构建等方面出发讨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必要性:通过主位研究方法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教育的现实需求,对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做出回应,提出少数民族教育应当强调“以人为本”和多样性的价值取向;并认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应处理好当地少数民族群体、教师和政府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以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内源发展是当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至此,本研究完成了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并认为这个理论假设成立。 本研究进一步思考了有关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最终认为: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走内源发展的道路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少数民族发展战略中的最大体现;②石门坎少数民族教育的内源发展历程,可为推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③推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有利于多元一体国家的构建:④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具有复杂性;⑤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需要国家强有力的保障: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需要从教育制度上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而,本研究建议:①通过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推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②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本研究论证了内源发展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构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理论框架,在少数民族教育基础理论构建方面进行有一定独创性的探索,相信对推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诚然,由于研究方法和个人研究水平的局限以及其它方面的限制,本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待继续努力:①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是否存在局限性?②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③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有无具体的模式可以推广?④本研究对其它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存在多大的借鉴意义? 总之,作为一种理论探索,本研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哪怕这是一次试错,我也坚信会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