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枝莲注射液对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防治及机理探讨
【6h】

半枝莲注射液对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防治及机理探讨

代理获取

摘要

半枝莲注射液是由半枝莲、半边莲提取物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在人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等病症。兽用化学合成抗病毒药的全面禁用,使得抗病毒中药的开发成为必然趋势,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可以对养鸭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按照中医理论辨证,鸭肝炎与肝炎都是内因脾胃有热,外因外感湿热疫毒引起的肝经实热和湿热泄泻证,半枝莲注射液在人医临床上常用于肝炎的治疗,所以,将半枝莲注射液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本课题中我们将通过改良后准备运用于兽医临床中的半枝莲注射液安全性进行验证,再对3日龄未免疫的健康雏鸭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肝炎,研究半枝莲注射液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效果以及及免疫增强作用,然后观察半枝莲注射液多方面的药效与抗炎机理及其与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第一,通过半数致死量的预试,小鼠腹腔注射最高浓度最大允许容积半枝莲注射液未出现死亡,未测出LD50,通过最大耐受最试验得到了半枝莲注射液的最大耐受量为MTD>2.5g/kg,大于临床用量(0.02g/kg)100倍以上;通过微核细胞试验得到半枝莲注射液无致突变性的结果;通过对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的小鼠的组织器官进行切片、镜检观察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说明小鼠较长时间内使用半枝莲注射液无明显毒性。结果表明,半枝莲注射液的毒副作用小,在临床剂量下是安全的。
   第二,对3日龄健康雏鸭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肝炎后注射半枝莲注射液,观察其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情况。结果发现,药物对动物的保护率与免疫组相当,高于模型组,说明半枝莲注射液对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肝炎有较好治疗作用。通过对小鼠注射半枝莲注射液后对T、B淋巴细胞计数分类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影响的测定,表明半枝莲注射液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推测这是其对鸭病毒性肝炎有一定防治作用的原因之一。
   第三,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半枝莲注射液对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半枝莲注射液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试验,得到不同浓度的半枝莲注射液均有抗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并降低内毒素水平作用的结果,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蛋清足跖肿胀模型、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模型和琼脂肉芽组织增生模型来评价半枝莲注射液对急慢性炎症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中,不同浓度的半枝莲注射液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剂量组效果最好,抑制率达58.07%,2.5%剂量组和1.25%剂量组依次次之。2%水杨酸钠组肿胀抑制率为12.68%,抗炎效果介于2.5%剂量组和1.25%剂量组之间;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试验中,不同浓度的半枝莲注射液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梯度关系,5%剂量组的抗炎作用最强,2.5%剂量组次之,1.25%剂量组最弱。2.5%的半枝莲注射液和2%水杨酸钠溶液的抗炎作用相近;在琼脂肉芽组织增生模型试验中5%剂量组和2.5%剂量组对琼脂引起的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有一定抑制效果,肿胀抑制率分别为14.14%、10.07%,1.25%剂量组组抗炎效果较差仅为1.66%,2%水杨酸钠组抑制率为18.40%,抗炎效果好于三个半枝莲剂量组。结果表明,半枝莲注射液对急性、慢性炎症以及炎症发展的增生期都有较明显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的半枝莲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呈浓度梯度关系。通过测定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其中模型组血清中MDA含量为23.78nmol/mL,5%半枝莲注射液组MDA含量为15.33nmol/mL,5%半枝莲注射液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NO含量为128.21nmol/mL,5%半枝莲注射液组NO含量为40.12nmol/mL,5%半枝莲注射液组N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表明半枝莲注射液可能是通过降低MDA含量,减少NO生成,发挥抗炎作用。
   综上所述,半枝莲注射液对鸭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与半枝莲注射液具有抑制鸭肝炎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通过抗菌、解热、抗炎作用预防继发感染,控制病情恶化有着重要联系。其中,通过减少炎症介质NO、MDA生成起到抗炎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