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视角
【6h】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5文献回顾

第2章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财务报告舞弊基本理论分析

2.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

2.2财务报告舞弊的基本理论分析

第3章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

3.1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

3.2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

3.3监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

第4章研究设计

4.1研究假设

4.2研究变量的选择

4.3样本选择依据和数据来源

4.4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5章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的构建

5.1模型的选择

5.2模型的建立

5.3对实证结果的解释

5.4模型的应用:以案例分析为主

5.5建议

第6章结论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经济后果,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极大关注。如何识别财务报告舞弊,如何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治理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直令会计界头痛的问题。 国外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国内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还处在浅层面的规范研究阶段,主要涉及舞弊的动机、成因和预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而站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角度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更少。当上市公司有强烈的舞弊动机时,某些不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且成为舞弊最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研究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试图找到识别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在研究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文献和深入分析中国现有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设。在实证部分,本文以32家被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和32家对应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是否发生舞弊为因变量,以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素(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特征)为自变量,在控制公司规模的基础上,对两类公司进行均值检验,然后选择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和当年董事会召开的次数均对财务报告舞弊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在其他内部治理结构因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我国现有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情况还存在很多缺陷,未能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财务报告舞弊。然后,文章通过Logistic向前回归法,得到了最终的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模型,并检验模型的判别准确率。 最后文章提出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建议,概括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本文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并对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