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机制研究
【6h】

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文献综述

1.1文献统计

1.2文献分析

第2章绪论

2.1研究缘起

2.2研究的方法、对象、思路、价值

第3章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工作现状

3.1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概况

3.2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状况及成效

第4章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

4.2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第5章 建立和完善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机制

5.1处置工作的相关策略

5.2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机制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人的成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都获得了长足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在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矛盾凸显期”的挑战。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稳定是发展的第一前提。当前,国际上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西化”和“分化”我国的图谋,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侵蚀前所未有;国内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不平衡等问题相当突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导致就业矛盾日益尖锐,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造成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等,时刻都影响着社会稳定。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重庆要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314”总体目标和“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要“先行先试”搞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面临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矛盾,这更需要社会稳定。 高校被人们称为社会状态的“晴雨表”,无论从横向的世界性视角来看,还是从纵向的历史视角来看,高校的稳定,都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和关键所在。目前,重庆有各层次大专院校57所,在校生人数超过50万人,高校学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内部管理问题、学生学籍问题、心理问题、饮食问题、住宿问题等,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都可能引发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 目前,重庆高校都非常重视稳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稳定问题。但对于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既未形成科学体系和运转良好的工作机制,也未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系统、专门的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机制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介绍了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工作现状。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加剧和改革不断深化,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社会转型所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集中出现,高校的内外部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参与国际事务机会的增多,两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西化”和“分化”我国的图谋,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侵蚀前所未有。由此而来的重庆高校学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由于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多年来,重庆高校积极贯彻中央、重庆市的相关精神,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采取了建立维稳的工作队伍,制订工作预案,加强宣教力度,重视调查研究等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学生突发公共事什处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维护了高校的总体稳定,促进了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部分:分析了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成因。从现实看,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存在处置工作理念滞后,处置参与力量不足、主体单一,处置体系不健全、综合协调能力弱,处置保障机制不健全,处置所需的物资装备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存在理论研究较弱,可操作性、针对性较差等不足。出现这些不足是由于目前处置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对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特点及成因的深入认识。因此,这里主要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对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其特点,分析了其成因,深化了对其的认识。 第三部分:论述了建立和完善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机制。为解决目前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不足,切实维护高校稳定,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从处置工作的策略及建立和完善处置工作机制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突出了“三个阶段”和“四个机制”,即在处置工作策略管理中突出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策略,在处置工作机制上就预警、舆论导向、应急处理和接受这“四个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和具体构建的方式方法、关键技术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