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北碚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绿地景观特征分析
【6h】

重庆市北碚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绿地景观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1.1文献综述

1.1.1景观格局研究

1.1.2植被覆盖度研究进展

1.1.3城市绿地研究进展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区概况

1.4.1自然概况

1.4.2社会经济概况

1.5技术方法

1.5.1资料的收集

1.5.2图像处理

1.5.3精度评估

1.5.4指标选取

第2章城市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2.1景观格局特征研究结果

2.1.1景观总体动态变化

2.1.2类型水平特征分析

2.1.3景观格局的TWINSPAN分析

2.2分析与讨论

第3章城市化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3.1研究流程

3.1.1图像预处理

3.1.2归一化植被指数获取

3.1.3植被覆盖度获取

3.1.4伪信息剔除

3.1.5变化检测

3.2研究结果

3.2.1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

3.2.2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

3.3分析与讨论

第4章城区绿地系统现状特征

4.1研究方法

4.1.1绿地系统研究

4.1.2绿化植被组成研究

4.2研究结果

4.2.1绿地系统特征

4.2.2绿化植被组成特征

4.3分析与讨论

第5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世纪,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建设的生态基础,对于加快生态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景观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城市绿地景观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科学评价、指导和规划,为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绿地生态功能的更好发挥、实现城市绿地游憩、环保、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开辟崭新的道路。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北碚区景观格局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和城区绿地系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来反映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植被覆盖度变化反映绿地信息变化。在对城区绿地系统现状分析时,将绿地分为面积不等(小型斑块、中型斑块、大中型斑块、大型斑块)的几种类型,探讨城区绿地斑块组成特征,并将城区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功能区(文教区、住宅区、商业街区和交通干道区、休闲娱乐区),分别调查各功能区绿地系统的物种组成特征,从而了解北碚区绿地系统现状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在研究期1995~2007年间,北碚区的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是:各景观要素面积发生变化,自然景观要素面积减少,人为景观面积增加,受城市化影响较大;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增加,景观破碎化增加,分布趋于均匀化。 (2)在研究期1995~2007年间,龙凤镇一直处于高度城市化地位,比其余城镇的城市化建设力度大。北温泉镇、东阳镇、蔡家岗镇、歇马镇和施家梁镇的建设用地也较高,且在研究期间有快速增加的趋势。静观镇、皮家山乡、三圣镇、石坝乡和柳荫镇等较为偏远的乡镇城镇建设相对较慢。 (3)在研究期1988~2007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大,从变化率角度分析,20年间低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类型变化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40%的覆盖类型增长率为69.73%,而90%~100%的覆盖类型减少率为74.37%。 (4)在研究期1988~2007年间,嘉陵江以北的缙云山、中梁山、鸡公山、东南沿江区和北部城镇建设比较滞后的天府、柳荫等镇,植被覆盖度主要表现为增加;在北碚建城区、新城扩建区和各乡镇城建区,植被覆盖度主要表现为减小。 (5)从2007年北碚区Quickbird影像研究得出:城区绿地斑块组成中、小型斑块的数量占了绝大部分,但其面积仅占很小部分。其斑块数量表现为中型斑块数量>小型斑块数量>大型斑块数量>大中型斑块数量,而面积则为大型斑块面积>中型斑块面积>大中型斑块面积>小型斑块面积。 (6)从2008~2009年的野外实地踏查结果知:北碚区绿化树种种类少,绿化模式单一。有大片自然林存在的西南大学和北碚公园绿化树种种类相对丰富,而人工绿化系统中,物种种类少,种植模式单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