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扶持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
【6h】

政府扶持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综述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1中小企业的界定

2.2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4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第3章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中外比较

3.1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经济学理论

3.2美、日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体系

3.3美、日政府扶持体系中可借鉴之处

3.4我国部分地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做法

第4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

4.1融资模式的演变

4.2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的政府扶持资金

4.3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模式选择

第5章结论

5.1研究的主要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不断地完善,中小企业在此过程中迅猛发展。无论从企业数量上还是从企业综合实力上都有跨越式的提高。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加快技术进步、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始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从企业建立和起步开始就一直困扰着企业。据统计目前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却只获得了不到20%贷款总额,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与其所获融资支持是十分不对称的。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但从实施效果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本文拟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找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最后通过借鉴国外融资模式,总结国内实践经验,探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模式。 本文第一章绪论,提出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就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对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作了简要说明。 第二章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明确本章所研究对象——中小企业的内涵,为下文研究统一数据口径。然后阐述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市场的基础,对维护竞争机制、促进社会化大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的一大推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缓解就业问题,是提供就业的重要渠道;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为社会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接着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内源融资三方面分析中小企业内外源融资现状。直接融资方面,虽然我国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直接上市融资,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中小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数量较少。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过多地集中于银行信贷。尽管我国国有银行已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但是银行贷款的指导方向仍主要倾向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融资仍存在体制性歧视: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率低下、金融风险大等问题突出,至今尚未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所有融资渠道中,外源融资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绝大部分是靠内源融资,对内源融资高度依赖。但内源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内源融资匮乏,自有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内外两层原因。外因方面,主要包括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家政策的倾斜、法律法规不健全、信用担保制度的不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晚、服务体系不成熟等原因。内因主要包括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财务信息不透明、产权不清晰、企业信用低等原因。 第三章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国际比较。首先介绍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理论依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金供求的失衡。在我国既有资金供给又有资金需求,但是资金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资金融通出现了阻滞。这种结构性失衡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是无法自我调整至均衡状态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借助政府干预,政府充当社会经济管理者角色,引导市场主体实现资金由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融通,用“看得见的手”组织协调构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其次还比较分析了美日两种融资扶持体系,从中总结出国外成功之处在于完善的融资法律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设置了专门的融资服务机构、发达的资本市场等。这也正是我国所要吸收借鉴的地方。最后就一些值得推广的地方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加以介绍。 第四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模式,即以政府与市场型混合融资模式,强制措施与诱导措施同步实施,与直接融资相结合。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资金需求特点,提出各个阶段的中小企业微观融资模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内源融资的同时,积极争取外源融资,适当采取一些创新融资模式。 最后一章结论,简要总结全文的主要论点,以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