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离体培养器官发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6h】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离体培养器官发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1章文献综述

1.1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2生姜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

1.3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第2章引言

第3章材料与方法

3.1试验材料

3.2试验方法

第4章结果与分析

4.1生姜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4.2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第5章讨论

5.1生姜组织培养的探讨

5.2生姜离体培养器官发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5.3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分析

第6章结论

6.1生姜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6.2生理生化变化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课题

展开▼

摘要

本实验以生姜为材料,在以根尖、茎尖和幼叶为外植体改良和完善离体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对生姜离体培养器官发生过程中各发育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可溶性蛋白质组分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1.生姜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培养基激素配比对生姜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外植体表面消毒宜采用70%(V/V)乙醇先消毒30s,再用5%NaClO溶液消毒15min的方法;宜选用茎尖为外植体;生姜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2,4—D1.20mg/L+6—BA3.0mg/L;分化出芽适宜培养基为MS+2,4—D1.20mg/L+6—BA2.0mg/L+NAA0.30mg/L;组培幼苗生根适宜培养基为MS+蔗糖30g/L+NAA0.30mg/L+6.BA3.0mg/L+0.03%活性炭;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方式宜选用固体—液体—固体三种培养基交替使用法。 2.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和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生理指标的差异越来越显著,前者比后者内部代谢增强。外植体培养的第8天开始,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中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核酸(RNA、DNA)含量均高于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淀粉作为细胞中可利用的能源物质,在这个时期含量下降;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中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则比较平缓。 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研究。 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远远高于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中的平均含量。低水平的蛋白质表达可能是使愈伤组织丧失分化能力,转变为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过程中有10KDa、36KDa、45KDa、55KDa、75KDa、85KDa、120KDa、180KDa、190KDa的蛋白质组分表达;在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过程中有2KDa、10KDa、25KDa、36KDa和70KDa的蛋白质组分表达。①只有分子量为10KDa的蛋白是两者共有的,说明两者在愈伤组织诱导初期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表达;②36KDa蛋白在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图谱出现于愈伤组织诱导初期,在分化后期消亡,而在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图谱中出现于愈伤组织诱导后期,在分化后期不消亡,推测36KDa蛋白可能是使愈伤组织丧失分化能力;③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图谱中45KDa、55KDa、75KDa、85KDa、120KDa、180KDa、190KDa蛋白在不定芽分化后不再表达,推测是这7种特异性蛋白可能推动了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4.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研究。 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得到以下结果: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酶谱带比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酶谱带颜色相对要浓,同时多出了C带和G带,其中G带是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所特有的,C带是在不定芽分化后出现的,因此C带可作为不定芽分化的生化标记,D带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出现的,可作为脱分化开始的标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