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决策风格及风险偏好研究——以SAT范式为测量方法
【6h】

个体决策风格及风险偏好研究——以SAT范式为测量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问题的提出

2文献综述

2.1时间压力效应的研究

2.2个体决策风格的研究

2.3个体风险偏好的研究

2.4关于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研究

2.5速度与准确率权衡范式(SAT范式)

2.6选题意义

2.6.1理论意义

2.6.2现实意义

3研究方法

3.1实验假设

3.2实验方法

3.2.1实验设计

3.2.2实验材料

3.2.3被试

3.2.4实验步骤

4结果分析

5讨论

5.1分析型被试与启发型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反应时与正确率的差异

5.2时间间隔与反应时的关系

5.3时间间隔与正确率的关系

5.4被试类型与时间间隔的交互作用

5.4.1被试类型与时间间隔对反应时影响的交互作用

5.4.2被试类型与时间间隔对正确率影响的交互作用

6结论与不足

6.1结论

6.2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实生活中,人们从不断经历着做决定的过程。做决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人们在做决定时往往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一旦做出决定,就意味着对未来有一定程度的冒险,而人们总希望能“鱼与熊掌”兼得。
   通常,我们相信,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体在做决策时通常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然而过去国内外对于个体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的研究中,并没有指出个体对于简单认知加工的风险决策是否依然遵从其自身稳定的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本研究旨在探索个体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在简单认知加工时是否具有稳定性,同时,开发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测量方法,试图用速度与准确率权衡范式来预测个体的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为发展一种新的测评个体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的方法打下基础。
   本研究用人格测评量表MBTI量表测评被试,将量表得分在思考(T)-情感(F)维度上T分于16-20之间的被试定义为分析型决策风格,F分于16-20之间的被试定义为启发型决策风格,这样将所有被试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研究借用速度与准确率权衡范式(SAT范式),采用2×5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环境中对被试进行施测。实验假设:如果个体为分析型决策风格,则个体在简单认知加工过程中更加追求准确率;如果个体为启发型决策风格,则个体在简单认知加工过程中更加追求速度。
   实验使用E-prime软件编写的实验程序,用招募的方式吸引被试30名,均为西南大学学生。实验被试间因素为被试分组后的类型,此因素有2个水平——分析型组、启发型组。被试内因素为预备信号发出到呈现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此因素有5个水平——100毫秒、300毫秒、500毫秒、700毫秒、900毫秒。时间间隔的每种水平随机呈现30次(红点、绿点各15次),共有150次实验处理。两组被试对随机出现的红色小点和绿色小点作出不同反应。
   实验测得所有被试的选择反应时和反应正确率。经SPSS15.0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在5种时间间隔水平上,分析型组被试反应时均长于启发型组被试,正确率均高于启发型组被试。
   第二,被试类型和时间间隔之间交互作用极其显著。
   第三,经简单效应检验,分组因素对于因变量——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影响显示,在时间间隔的每种水平上,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都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如果个体为分析型决策风格,则个体在速度与准确率权衡中更加追求准确率;如果个体为启发型决策风格,则个体在速度与准确率权衡中更加追求速度。
   第二,由于目前还没有一种非常精确的判断被试的风险偏好类型的方法,经SAT实验验证,人们在进行简单认知加工时,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遵从其一贯的模式,从而得知SAT范式可以作为一种判断被试风险偏好类型的方法,但其结果的精确程度尚需进一步验证。
   第三,经实验验证,MBTI量表具有较高生态学效度。
   第四,决策风格和风险偏好作为个体人格的构成部分,是具有稳定性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