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乡村家庭伦理的嬗变——以华北L村为例
【6h】

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乡村家庭伦理的嬗变——以华北L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问题的提出

2文献综述

2.1关于社会转型的相关研究

2.1.1社会转型的概念

2.1.2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转型的研究

2.1.3目前国内学者的主要相关研究

2.2关于家庭伦理的相关研究

2.2.1家庭伦理的概念

2.2.2国内外学者对于家庭伦理的相关研究

2.3以往研究给本研究的启示

2.4研究意义

2.4.1理论意义

2.4.2实践意义

3研究设计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3.2.1研究内容

3.2.2研究的重难点

3.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3.1研究方法

3.3.2技术路线

3.4 L村概况

4重大生活事件中展开的乡村家庭伦理

4.1结婚

4.1.1结婚的程序和仪式

4.1.2结婚的费用与筹措

4.1.3结婚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2分家

4.2.1分家的动因

4.2.2分家的内容与过程

4.2.3二次分家

4.2.4分家的结果及社会转型中乡村家庭伦理的特点

4.3养老

4.3.1传统的养老方式:供给与轮饭吃

4.3.2新时期的农村养老与可供选择的养老方式

4.3.3农村养老中的变化及特点

5基本结论及对加强乡村家庭伦理建设的思考

5.1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5.2对乡村家庭伦理建设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新中国的成立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将“三农”问题提升到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给农村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农村家庭及家庭伦理也随之发生着变革和变迁,而乡村家庭伦理发生的一系列嬗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或阻碍了农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鉴于此,本研究将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乡村伦理嬗变作为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华北L村为个案,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农村家庭成员在结婚、分家和养老等重大生活事件中开展的互动加以深入研究。根据田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笔者对L村的结婚、分家和养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L村的家庭成员在结婚的程序和仪式、结婚的费用与筹措、结婚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分家的动因、分家的内容和过程、二次分家、分家的结果、供给和轮饭吃等传统养老方式、新时期的养老及可供选择的养老方式等方面观念和行为。
   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结论一,以自由恋爱为基础的自主型婚姻与传统结婚程序和仪式的并重,体现了家庭本位价值取向与个人本位价值取向间的融合,充分考虑了青年男女对情感和婚姻自由的追求,也一定意义上化解了传统与现代交锋所产生的冲突,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
   结论二,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理性对家庭伦理产生了侵蚀,加上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以及村民之间的盲目攀比,使得早婚现象突出的乡村家庭在结婚费用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长,超出了单个家庭的承受能力。因受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家庭成员间承担着互帮互助的责任和义务,高昂的结婚费用一般由其他兄弟姐妹一同筹措,这既可以增进与父母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和互动,也可能引发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结论三,农民分家的动因是复杂的,当高昂的结婚费用成为农民的负担,在分家过程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土地(特别是宅基地)和房子,由此可能会导致亲子之间、兄弟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矛盾,但传统的孝道观念仍然能够成为影响人们行为和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男女分工的不同,家庭中的现金收入大部分甚至全部由男性获取,这导致了女性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地位,进而失去了在分家中的发言权。
   结论四,农村家庭的养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等几个方面,在经济理性冲击下,人们更看重的是经济上的支持,而容易忽略对老人生活的照料和情感上的关怀。由于不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承担起为父母养老的主要责任。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受到子女赡养的同时,往往还要承担为子女照看孩子的任务,当然,照看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老人得享天伦之乐,弥补子女在情感上关怀上的缺失。国家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承担了部分农村养老的经济功能,但养老中非常重要的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则更多地需要依靠传统的子女养老。同时,养老院和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也将在农村养老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还对如何加强乡村家庭伦理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