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莱辛的晚期作品看其对柏拉图对话传统的回归
【6h】

从莱辛的晚期作品看其对柏拉图对话传统的回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 戏剧体诗歌《智者纳坦》

第一节悲喜因素的结合

第二节突转

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对立

第二章 对话作品(《恩斯特与法尔克》《论人类的教育》)

第一节莱辛的“单边对话”

第二节充满“怀疑”的整体风格

第三节历史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三章 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一节戒指寓言

第二节古老隐喻的回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施特劳斯《显白的教诲》中,提到莱辛思想的转变与回归。莱辛回归到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两种教诲方式:“显白写作和隐微写作”。莱辛在思想上对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教诲传统的继承,表现在写作上便是对古代圣哲写作方式,即柏拉图对话传统的继承。晚期的作品中,莱辛以更加成熟的文字对一生的思考进行了总结,这些总结集中在他的三部作品中:《智者纳坦》,《恩斯特与法尔克一写给共济会员的谈话》,《论人类的教育》。这三部同一时期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互为补充,完整的表现莱辛的哲学和神学思想。这三部作品在文本形式上,反映了莱辛对柏拉图显白写作方式的继承。戏剧体诗歌、对话体、寓言、隐喻等修辞方式的熟练运用,使莱辛的“回归”体现出古代哲人的“审慎”。
   柏拉图对话作品体现出的戏剧成分,让后人将其称为“戏剧诗人”。莱辛继承了柏拉图作品中的戏剧因素,以戏剧体诗歌的方式将悲剧与喜剧成分进行中和,创造了德国戏剧史上的一大杰作《智者纳坦》。莱辛在《智者纳坦》中将哲学与神学的见识向戏剧、向诗的形式过渡。悲剧的“突转”与“发现”在柏拉图作品中体现为一种自我的发现,莱辛将其表现在圣殿骑士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回归中。不同人物代表的不同的社会形象之间的“对话”使作品具有整体上的对话特征。纳坦和苏丹的形象本身就是代表自己的阶层的独白:一方面是底层犹太人与政治的分离,而另一方面是独立王权下市民理想的破灭。“苏格拉底的对话”被莱辛创造性的运用到《恩斯特与法尔克》和《论人类的教育》中。在对柏拉图的对话方式的继承中,莱辛将“双边对话’与“单边对话”结合,使晚期作品都具有角色话语的特征。充满怀疑的语言风格、开放式的结局所深含的是对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和历史不断完善过程的思考。同柏拉图的对话作品一样,在莱辛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寓言、隐喻等修辞方式。这些修辞有些直接引用柏拉图著名的比喻,而《智者纳坦》中的戒指寓言以及莱辛的寓言集等,更具有莱辛的特征。戒指寓言中,爱与真理构成戏剧化的张力,寓言中的道德大法官指出人类走向上万年后的完美世界图像。戒指寓言不仅仅是宣扬三个宗教平等的宗教神话,更是一个体现莱辛晚期对政治的思考论题。隐喻作为一种诗歌和哲学共有的语言,柏拉图将这种起源于诗歌的语言运用到哲学对话中。柏拉图熟练的隐喻手法,丰富的喻体都成为了莱辛直接继承的基础。火光和太阳作为柏拉图隐喻中最常见的喻体,代表着人类对善的追求,理性之光和启示之光是莱辛光的比喻理性内涵。建筑技艺喻和人人自治的蚂蚁社会,都是关于国家的比喻。建筑的技艺是表现宗教与政治的技艺,也就是神学与君权对立与融合的技艺。蚂蚁社会是莱辛在《论人类的教育》中所期待的未来——理性指导下的自治。
   本文通过对莱辛复杂的思想以及写作方式的研究,探讨其对古典哲思的尘发与继承,从中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写作,探讨以此种方式回归传统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