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邓小平农村改革农民主体性思想研究
【6h】

邓小平农村改革农民主体性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引言

一、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基础

(一)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主体性思想的阐述

2.毛泽东关于农民主体性的观点

(二)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现实依据

1.打破农村僵化生产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

2.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3.增强农村社会活力的基本诉求

(三)小结

二、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中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凸显

1.农民是农村改革的创造主体

2.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价值主体

(二)邓小平领导下农村改革中农民主体性思想的践行

1.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解放农民头脑,激发农民主体性的产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赋权于农民,支持农民主体性的确立

3.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保障农民,推动农民主体性的发展

(三)小结

三、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时代诉求

(一)当前农村改革面临的主体缺失困境分析

1.困境表现分析

2.困境原因分析

(二)基于农民主体性的农村改革路径选择

1.构筑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新型关系,实现政府退位有为

2.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主体性的支撑带动

3.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农民主体性的维护保障

(三)小结

四、重庆市对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实践

(一)重庆市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现状

1.重庆市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的战略意义

2.重庆市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的实施措施

(二)重庆市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成功经验

1.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突出消除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内部约束

2.探索土地经营制度的突破,突出形成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外部激励

(三)重庆市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进一步优化的思考

1.“四位一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设计

2.多项综合措施并进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揽子”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进一步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时代诉求,是当前我国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题中之义。本文从分析农民主体性内涵入手,通过揭示邓小平农村改革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基础、探求其具体表现,继而回归到我们当前的农村改革以指导改革实践,最后对重庆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当前农村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全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首先,指出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重要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农民思想的发扬和创新;同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之所以会突出农民主体性也是当时实践发展的要求,是打破农村僵化生产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农村社会活力的基本诉求。
   其次,主要分析了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不仅体现在邓小平农村改革的理论中,农民是农村改革的创造主体,也是农村改革的价值主体;而且也体现在邓小平推进的农村改革实践中,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正是由于邓小平坚持农村改革要以农民为主体,因而促进了农村改革的极大成功。
   再次,用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审视我们当前的农村改革,依然面临严重的主体缺失困境,探究困境的具体表现并揭示其困境造成的原因;并在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办法,构筑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新型关系、提高农民素质以及完善制度设计。
   最后,重庆作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当前推动农村改革的前沿,通过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从现有的推进措施出发,提炼其成功经验就在于突出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依然存在可供提升的空间,因此本文最后也提出了针对重庆现状的相应的优化途径,“四位一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设计、多项综合措施并进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揽子”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