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6h】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并定位活检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从而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临床数据。
   [方法]
   1.复习病历,将入选病例依术前诊断方式分为宫腔镜组和诊断性刮宫组(诊刮组),并比较两组宫腔操作日距手术日的时间、术中腹水细胞学阳性率、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等方面的差异。
   2.将入选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并行术后随访。
   [结果]
   1.宫腔镜组与诊刮组比较:19例行宫腔镜检查并定位活检(宫腔镜组),17例行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组),两组宫腔操作日距手术日时间分别为7~33天(12.7±8.9)和8~39天(13.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 p=0.84);两组子宫切除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18/19)及64.7%(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宫腔镜组的准确性为92.9%(13/14),诊刮组的为57.1%(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宫腔镜组术中腹水细胞学阳性率为10.5%(2/19),诊刮组的为5.9%(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2.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分别为(245.0±71.3)min和(260.0=73.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 p=0.6228);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7±79.6)ml和(271.4±9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 p=0.0060);两组清扫盆腔淋巴结数量分别为(22.3±7.2)个和(21.3±9.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 p=0.82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8%(4/29)和28.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7):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8.6±8.5)h和(51.6±8.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 p=0.0057):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8.7±1.8)天和(9.4±2.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 p=0.392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2±2.6)d和(12.1±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 p=0.0669)。术后随访0~4年,开腹组1例复发死亡。
   [结论]
   宫腔镜检查并定位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性高,是否造成子宫内膜癌细胞腹膜腔播散尚存在争议;腹腔镜手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并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