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于田克里雅人社会习俗变迁研究——以达里雅博依乡为例
【6h】

新疆于田克里雅人社会习俗变迁研究——以达里雅博依乡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从人类学角度出发,社会习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活习俗和礼仪。生活习俗包括: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的习俗。礼仪主要是指社交礼仪,由于婚俗和葬俗中存在丰富的礼仪内容,因此,本文也将其归入礼仪之中。社会习俗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是一个社会文化属性的集中体现。
   社会习俗涵盖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习俗的变迁,往往意味着文化的变迁。具体到习俗本身,它的变化就是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并且,它一经变化必然会给社会的其他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社会习俗变迁的动因却是非常复杂的,往往来自外部力量的介入。
   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民族成份极其复杂、文化多样性丰富。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致使其文化特征也存在极大差别。因此,不同地区的社会习俗情况也不一样,具有不平衡性。尤其是在偏远的民族地区,受传统思想及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发展就显得落后一些,社会习俗具有更多的文化地域特征。
   克里雅人是维吾尔族的一支,主要居住在新疆于田地区,其文化属性既有维吾尔文化的共性,又有属于克里雅人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属性。鉴于这一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及学界对此进行研究尚少的现状,本文确定以于田地区达里雅博依乡克里雅人的社会习俗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系统介绍克里雅人的社会习俗情况,以及近年来该地区的文化变迁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克里雅人社会习俗变迁的动因,以此推进对维吾尔文化的地域化研究。
   全文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与学术意义以及学术界对维吾尔族的社会习俗变迁的研究现状,并对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资料和撰写本文所应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部分介绍了克里雅人的基本概况,包括克里雅人居住地的自然地理状况,克里雅人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克里雅人的风俗习惯情况。其中,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克里雅人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和面积、行政管辖和人口情况。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克里雅人的历史与现状情况,对克里雅人的历史渊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第三节主要介绍了克里雅人的社会习俗和礼仪状况。
   第三部分介绍了达里雅博依乡的社会习俗变迁情况,包括达里雅博依乡的基本概况,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其中,第一节主要介绍了达里雅博依乡的基本情况和分别介绍了达里雅博依乡的命名礼、割礼、穿耳礼、居晚托义、婚礼、葬礼等社会习俗变迁情况。
   第四部分对达里雅博依乡克里雅人社会习俗变迁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社会习俗变迁的阶段划分,行政机构设置与内生性社会变迁动因的分析。其中,第一节主要确定了1989年乡政府的进驻作为达里雅博依乡社会习俗变迁的阶段划分标志。第二节主要讨论了乡政府的成立对达里雅博依乡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第三节主要讨论了当地外出人员对达里雅博依乡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
   笔者是于田地区的克里雅人,对克里雅的基本情况、社会习俗等方面比较了解,进行田野工作也更具文化优势。对克里雅人的社会习俗变迁问题的研究,一方面由于目前学界的研究相对较少,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笔者作为克里雅人中走出的“文化人”,对于本民族和本地区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无疑具有当然的责任。不过,由于笔者从小就读维吾尔语学校,真正学汉语是从初中开始的,汉语的表达能力还有一些不够流畅的地方,学习民族学和人类学时日不久,水平有限,所述所论难免挂一漏万、或错误百出,惟有恳请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