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以石柱县南宾中学为例
【6h】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以石柱县南宾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提高了,但全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却还比较低,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很有必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状况作了分析,得出,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不是很长,环境教育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关于到底什么是环境教育,应该怎样进行环境教育,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探讨之中,环境教育还处在发展的而初级阶段。环境教育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单独开设,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渗透教学。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在农村中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在学科中渗透教学。而在中学的各个学科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两者的研究对象一样,都是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而且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都涉全球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学科关联性比较大,使得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通过调查发现,石柱县人们的环境意识跟不上石柱发展的需要,但公众的环境意识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本文认为可以依托学校的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从而通过师生的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来影响其家庭,学校和社区,进而促进整个县区的环境素质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石柱县的南宾中学、西沱中学、鱼池中学、悦涞中学几所学校的师生的环境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石柱农村中学的环境教育存在以下特征:学校对环境教育的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对绿色校园的建设滞后,教师忽视乡土地理教育,教学材料欠缺等。
   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根据Abler生存模式,还原到人的生存基点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地理教学中,为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生存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教学。对地理科目中的环境相关知识,不能熟视无睹,一定要讲清楚,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储存好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
   2、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危机感,保存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地方,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一般资源越丰富的地方较早地发展成为大城市,环境承载力较大。但不合理利用资源会带来环境问题,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石柱县的资源丰富,潜在的和已经发现的资源丰度较大。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资源的开采力度的加大,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开采,使得现有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
   3、加强在乡土地理知识渗透环境教育,使对自己身边的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能较敏感地了解和感知家乡的环境状况,对自己生活空间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优化自己的生存空间。
   4、收集环境信息,建立环境状况的资料库。开展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从而为家乡的农业和生活提供一定的依据。例如气象资料的收集,地震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了解,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身边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