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后现代性视域
【6h】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后现代性视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文献综述

前言

一、现代性概述

(一)现代性的词源及其内涵

(二)现代性的特征

(三)现代性的困境

二、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批判

(一)否定性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批判

(二)建设性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

(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维度

(二)马克思资本理论对现代性的批判

四、马克思的后现代视域

(一)马克思后现代视域的具体表现

(二)马克思后现代视域的价值归依

五、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后现代视域的启示

(一)中国现代化需要重构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

(二)科学发展是重构中国现代性的基本思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属性。由于经典现代性受到了来自于现代性批判家和后现代性思想家的双重责难,马克思哲学虽然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但自其诞生以来就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对马克思哲学伤害最大的是后现代思潮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曲解。研究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后现代性视域对于我们今天重构中国现代性具有多重启示。本文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后现代性视域”为题展开了问题的探讨。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现代性概述。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现代性涵义、特征和现代性的困境这三方面内容,为后文的分析和论述建立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批判。该部分论述了否定性后现代性、建设性后现代性两方面对现代性的解构。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该部分通过分析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和资本批判,表现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革命性超越。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马克思的后现代性视域。该部分从马克思后现代视域的具体表现和马克思后现代视域的价值归依展开讨论,说明了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对话与交流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了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情怀和不可超越性。
   第五部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后现代视域的启示。该部分指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后现代视域的启示就是中国现代化需要重构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和科学发展是重构中国现代性的基本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