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肢体缺血预处理心脏缺血后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6h】

肢体缺血预处理心脏缺血后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和心脏缺血后处理是否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及是否具有叠加保护作用,为肢体缺血预处理和心脏缺血后处理在临床应用和推广阶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动物分组
   健康幼兔48只,雌雄不拘,兔龄3~4周,体重250g~350g。由广东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心脏缺血后处理组)、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D组(肢体缺血预处理联合心脏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2只。
   2.模型制作
   A组(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
   B组(心脏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30min,然后灌注30s,停止灌注30s,重复3次,继而再灌注直至180min。
   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止血带捆绑双后肢阻断双侧股动脉3次,每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然后结扎LAD30min,再灌注180min。
   D组(肢体缺血预处理联合心脏缺血后处理组):止血带捆绑双后肢阻断双侧股动脉3次,每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结扎LAD30min,然后灌注30s,停止灌注30s,重复3次;继而再灌注直至180min。
   3.指标检测
   在预处理(或后处理)前、预处理(或后处理)后、结扎LAD30min、再灌注15min、再灌注60min和再灌注120min等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在预处理(或后处理)前、预处理(或后处理)后及再灌注120min等时间点检测血浆LDH、CK和MDA活性。
   检测缺血区(AAR)和非缺血区(NIZ)心肌MPO的活性。
   测定心肌缺血区重量占左室重量的比值(AAR/LV)和心肌梗死区重量占左室重量的比值(AN/LV)分别代表心肌缺血区面积和心肌梗死区面积。
   [结果]
   四组幼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预处理(或后处理)前和预处理(或后处理)后,四组幼兔LDH活性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再灌注120min后,四组幼兔LDH均明显升高,B、C、D组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处理(或后处理)前和预处理(或后处理)后,四组幼兔CK活性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再灌注120min后,四组幼兔CK均明显升高,B、C、D组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处理(或后处理)前和预处理(或后处理)后,四组幼兔MDA活性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再灌注120min后,四组幼兔MDA均明显升高,B、C、D组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非缺血区心肌MPO很低,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MPO明显升高,与非缺血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D组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区MPO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C、D组之间缺血区M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组幼兔结扎LAD后AAR/LV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D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AN/LV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C、D组之间AN/LV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心脏缺血后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保护作用。
   2.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保护作用。
   3.肢体缺血预处理联合心脏缺血后处理双重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同样的保护作用。
   4.肢体缺血预处理联合心脏缺血后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存在叠加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