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浆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标志物和补体C5a水平变化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6h】

血浆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标志物和补体C5a水平变化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检测荨麻疹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F1+2、TAT、FVⅡa、FIX、TF)、抗凝因子(TFPI/Xa、TM)、纤溶标志物(D-二聚体、HMWK、t-PA)和补体C5a水平,探讨其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1.急性荨麻疹(AU)、慢性荨麻疹(CU)和健康对照者各20例,用ELISA检测血浆中活化因子VⅡ(FVⅡa)、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化因子X复合物(TFPI/Xa)、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荨麻疹病情及病程之间的关系。
   2.未治疗CU40例、抗组胺药治疗CU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用ELISA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活化因子IX(FIX)水平,分析其与荨麻疹病情及抗组胺药对其的影响。
   3.CU和健康对照者各40例,用ELISA检测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F1+2)、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TM)、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5a水平,分析其与荨麻疹病情及抗组胺药敏感与否的关系。
   [结果]
   1.凝血因子(F1+2、TAT、FVⅡa、FIX、TF):与对照组比较,CU患者血浆F1+2、TAT水平升高(P<0.01)而TF、FIX水平降低(P<0.01),AU患者血浆FVⅡa水平升高(P<0.01)。
   2.抗凝因子(TFPI/Xa、TM):与对照组比较,CU患者血浆TFPI/Xa水平升高(P<0.01),而TM水平降低(P<0.01)。
   3.纤溶标志物(D-二聚体、HMWK、t-PA):与对照组比较,AU和CU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CU患者HMWK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t-PA水平明显降低(P<0.01)。
   4.补体C5a:CU患者血浆C5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5.血浆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标志物和补体C5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CU患者的血浆F1+2、TAT、D-二聚体、HMWK以及t-PA水平与症状评分相关(r=0.81,P<0.01;r=0.55,P<0.01;r=0.73,P<0.01;r=0.-0.39,P<0.05;r=0.35,P<0.05);血浆F1+2水平与TF、HMWK以及C5a相关(r=-0.39,P<0.05;r=-0.35,P<0.05;r=0.32,P<0.05)。
   6.血浆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标志物和补体C5a水平与临床症状和抗组胺药的关系:CU患者在应用抗组胺药控制症状后,血浆TAT和FIX水平趋向恢复,但未达对照组水平。CU患者发作期血浆F1+2水平较缓解期明显升高(P<0.01)。抗组胺药耐受与敏感的CU患者比较,血浆F1+2、TF、TM、HMWK、t-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5a水平在抗组胺药耐受的CU患者中升高(P<0.05)。
   [结论]
   1.荨麻疹发病伴有凝血、抗凝、纤溶和补体系统激活,这可能参与荨麻疹的发生、发展。
   2.血浆中一些凝血和抗凝因子水平可随荨麻疹的不同阶段而出现变化。F1+2、D-二聚体、TAT可能是反映荨麻疹患者抗凝或纤溶状态的较稳定指标,且它们与症状评分相关。
   3.荨麻疹患者血浆中凝血和抗凝因子以及纤溶标志物水平与抗组胺药疗效可能无关,补体C5a水平升高则可能与抗组胺药耐受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