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伊朗语言政策形成及其根源探析
【6h】

现代伊朗语言政策形成及其根源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语言政策理论解析

二、研究综述和选题意义

第1章 伊朗语言概况

1.1 伊朗的语言和种族特点

1.2 伊朗历史上的语言政策和规划

1.2.1 伊斯兰时代之前

1.2.2 伊斯兰时代

1.2.3 现代

1.3 结论

第2章 伊朗官方语言政策

2.1 波斯语纯洁运动

2.2 1925年之前的波斯语纯洁运动

2.3 1925—1979年现代化改革中的波斯语政策

2.3.1 波斯语借入词汇的来源

2.3.2 对波斯语借入词汇的改革

2.3.3 波斯语言协会

2.4 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

2.5 结论

第3章 伊朗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3.1 伊朗少数民族语言概况

3.2 恺加王朝时期的波斯语优先化政策

3.3 巴列维王朝时期的强制同化政策

3.4 伊斯兰共和国时期的语言多元化发展政策

3.5 结论

第4章 伊朗宗教语言政策

4.1 伊朗宗教语言概况

4.2 伊朗宗教教育

4.3 恺加王朝时期

4.4 巴列维王朝时期

4.5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时期

4.6 结论

第5章 伊朗外语教育政策

5.1 外语教育

5.2 伊斯兰革命之前的外语教育政策

5.3 伊斯兰革命之后的外语教育政策

5.3.1 私立机构的英语教学

5.3.2 公立中学的英语教学

5.3.3 大学的英语教学

5.3.4 英语教学的挫折和阻碍

5.4 结论

第6章 伊朗语言政策形成的原因

6.1 政治

6.2 宗教

6.3 民族主义

6.4 全球化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伊朗地处亚洲西部,是该地区的大国,在古代就有着“欧亚大陆十字路口”的称誉。伊朗文化深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经过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本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伊朗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均有不同。在伊朗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国家的统一都伴随着不同治国方略的推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统治者都希图采用语言政策来维持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伊朗的语言政策历史可以分为伊斯兰化之前、公元7世纪至20世纪初、20世纪初至今这三个阶段。在伊斯兰化之前,波斯政府坚持着波斯语为主、其他语言为辅的语言政策,创造出了璀璨的波斯文化;公元7世纪起,伊朗开始了伊斯兰化的进程并于11世纪完成。由于宗教政治的改变,波斯语开始吸收部分阿拉伯语词汇并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使得这一时期阿拉伯语在波斯的地位开始由一门外来语言逐渐上升为一门重要的宗教政治语言,新波斯语由此诞生;伊朗20世纪的历史,包含恺加王朝末期、巴列维王朝时期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时期。巴列维王朝时期,政府在国家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之下自上而下推行语言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波斯语的纯洁性,剔除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的外来词汇;与此同时推行文化沙文主义,实施文化同化政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时期,政府对前朝施行的官方语言政策全部予以废除,而开始推行具有伊斯兰色彩的语言政策。尽管如此,波斯语官方语言的地位并未改变,只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对其他民族的语言开始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在外语教育上也开始以英语教育为主。
   伊朗语言政策的变化,因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既有大国沙文主义,又有兼容并包,总的来讲都是基于国家需要这一层面。本文归纳概括了现代伊朗语言政策在官方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宗教语言以及外语教育上的特点,在对伊朗语言政策的形成进行分析总结之后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