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义刻板印象认知神经机制
【6h】

语义刻板印象认知神经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刻板印象及其认知加工特点

1.1 刻板印象的概念

1.1.1 刻板印象的定义

1.1.2 刻板印象与偏见的相似与区别

1.2 刻板印象的认知特点

1.2.1 自动化思维与图式表征结构

1.2.2 社会分类与群体范畴化

第2章 刻板印象的认知神经基础

2.1 刻板印象的认知神经基础

2.1.1 刻板印象与注意系统的相互影响

2.1.2 刻板印象与语义表征系统的相互联系

2.1.3 刻板印象快速激活与情绪动机系统的相互联系

2.1.4 刻板信息的抑制控制与执行控制系统的相互联系

2.2 刻板印象的认知神经模型

2.2.1 种族刻板印象模型

2.2.2 社会认知镜像神经元模型

2.2.3 社会认知双加工神经模型

第3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3.1 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3.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3.3 研究框架和实验安排

3.2.1 研究第一阶段——注意编码阶段下的刻板印象前语义加工过程

3.2.2 研究第二阶段——中枢加工后期刻板印象的语义编码和评估机制

3.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4章 语义刻板印象注意编码的认知神经基础

4.1 实验1 语义刻板印象与后部注意系统的相互联系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1.4 实验讨论

4.2 实验2 刻板印象激活与工作记忆系统的相互联系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2.4 实验讨论

第5章 语义刻板印象语义表征的认知神经基础

5.1 实验3 内隐和外显语义刻板印象的加工过程比较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结果

5.1.4 实验讨论

5.2 实验4 内隐和外显语义刻板印象的神经皮质基础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结果

5.2.4 实验讨论

第6章 总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与参与的课题

展开▼

摘要

刻板印象是社会认知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它是人们对于某一社会群体形成的牢固而稳定的信念,这一信念通常指向群体的稳定特质,并以语义图式的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系统内。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思维过程,它认知特点突出表现为对社会群体的自动分类和群体范畴化表征。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崛起,当前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已逐渐深入至认知神经机制的探索。现有fMRI研究发现,大脑多个皮质区域参与到了刻板印象的加工,涉及注意系统、语义表征系统、执行控制系统以及边缘系统等多个神经功能系统。而在加工过程上,刻板印象激活引发的注意过程、语义加工过程以及抑制控制过程可以通过一定ERP成分显示出来。
   鉴于已有研究发现刻板印象激活的连续加工过程同注意系统和语义系统最为密切,因此本研究采用ERP和fMRI技术,以性别刻板印象为语义内容样本,通过两个研究共四个实验分别探讨了语义刻板印象激活的过程机制。其中研究一主要考察语义刻板印象激活在注意加工阶段的表现,着重检验了语义刻板印象激活与注意系统以及中枢工作记忆系统的相互影响。而研究二着重考察语义刻板印象激活与语义表征系统的相互联系。其中,由于已有研究理论认为不同的意识和注意状态会对刻板印象语义表征的长时记忆基础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二又将意识状态纳为自变量,分离了外显和内隐两类语义刻板印象,并进一步探索了它们各自的语义表征机制及其神经基础。
   实验1采用ERP技术,以注意线索任务变式诱发返回抑制,通过考察语义刻板印象在返回抑制下的自动激活过程,检验了语义刻板印象与后部注意系统的相互联系。该实验任务以性别特质词为线索刺激,性别范畴词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忽略线索和目标语义仅对目标空间位置做出判断。行为结果发现,语义刻板印象对线索化条件下的注意返回抑制产生了显著调制作用,表现为女性刻板特质诱发的语义冲突干扰了返回抑制。而反映在ERP过程上,该现象显著体现为后部注意系统诱发的N230波幅变异效应。而且该效应仅出现在代表返回抑制的线索化条件下,而非线索化条件下却未出现。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特定任务下语义刻板印象激活同样会诱发注意偏向,但此效应受注意等因素制约,显示语义刻板印象自动激活的有条件性。
   实验2采用ERP技术,以双任务快速视觉刺激序列呈现范式诱发代表中枢工作记忆资源瓶颈的注意瞬脱,通过考察语义刻板印象在注意瞬脱下的激活过程,检验了刻板印象激活与中枢工作记忆系统的相互联系。该实验任务以性别人名为T1,性别特质词为T2,要求被试分别在代表注意瞬脱的短延迟lag2条件和代表非注意瞬脱的长延迟lag6条件下报告T1和T2属性。行为结果发现,刻板印象和注意瞬脱在任务中被同时激活,但二者并未存有显著交互作用。而ERP过程上,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首先体现为前部N2和N400的波幅分离效应,显示语义刻板印象能够诱发注意偏向并影响晚期语义编码。而对于P3波幅的分析显示,尽管实验任务成功诱发了语义刻板印象与注意瞬脱,但二者在中枢加工阶段并无显著交互作用,显示语义刻板印象的加工呈现高度自动化的特性,其激活过程并不依赖于中枢工作记忆资源。
   实验3以性别人名和特质词为实验语义材料,采用经典外在情感西蒙任务和语义启动任务分别诱发内隐和外显两种语义刻板印象,通过分析二者ERP过程上的差异,探索了不同意识状态下的刻板印象激活过程,并检验了多重记忆系统理论有关内隐和外显语义刻板印象机制不同的模型假设。行为结果发现,两种任务分别成功诱发了内隐和外显刻板印象;但ERP结果却发现两类刻板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外在情感西蒙任务下的内隐刻板印象发生在语义加工晚期,主要体现为头皮中前部分布的晚期特质评估成分LPPa上的波幅变异效应。而语义启动任务诱发的外显刻板印象则可能存在两阶段加工。其中第一阶段出现在早期注意编码阶段,反映为前语义冲突鉴别成分N2上的波幅分离效应;而阶段二则出现在晚期语义评估阶段,体现为头皮中后部分布的特质评估成分LPPb上的波幅变异效应。虽然两种刻板印象的晚期语义加工效应存在LPPa和LPPb头皮分布上的显著不同,但二者差异波均主要分布于头皮前部,显示内隐和外显两种刻板印象可能存有认知加工的共性,二者的产生可能都与大脑前部皮层的加工有关。
   实验4则在实验3基础上采用fMRI技术对内隐和外显两类语义刻板印象展开进一步探索,分析两类刻板印象的神经皮质基础。实验结果发现,内隐和外显刻板印象的加工存在神经皮质基础的不同。单独分析显示,内隐刻板印象的激活和抑制加工均主要依赖于额叶皮质和扣带回的参与;而外显刻板印象的激活虽然也依赖于额叶皮质,但其抑制过程却主要依赖于颞顶连接区以及小脑的参与。而对内隐和外显刻板一致性的直接比较显示,相对外显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更依赖于外侧前额皮层与内侧颞叶所构成的内隐的语义观念启动系统。相反,相对内隐刻板印象,外显刻板印象则似乎更依赖于背外侧前额皮层与辅助运动区为代表的镜像系统以及脑岛代表的意识系统。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
   (1)语义刻板印象的认知过程极为灵活,它表征加工可能是分布式的。特定条件下语义刻板印象可以影响早期注意编码以诱发注意偏向,也可以影响中枢系统的评估加工和晚期的语义加工。
   (2)语义刻板印象的激活可以影响工作记忆系统对于信息的在线搜索和巩固,但却并不依赖于中枢工作记忆资源。
   (3)而在表征机制上,刻板印象至少存在内隐和外显两套不同的语义储存机制,且这两套表征机制均与前额皮层密切相关。这种灵活的认知神经机制可能正是刻板印象能够成为社会信息中的“启发式格式塔”的关键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