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基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视角
【6h】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基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一)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背景

(二)国内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研究现状

(三)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研究

(一)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背景

(二)国外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视角

三、研究的思路、内容及意义

第一章 主体性: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一节 主体性的存在方式及其当代境遇

一、主体性的存在方式

二、主体性的当代境遇

第二节 主体性的当代理论困惑

一、主体性是否被“终结”

二、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是否过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全面阐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近代西方主体性思想:理性取代神性

二、近代主体性的二律背反:资本对人的统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建构及其内在逻辑

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探索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意义

一、对当代主体性困惑的理论辨析:无法消解的主体性

二、对主体性思想建构的思路引导

第二节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一、主体性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

二、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一命题,就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现状的概括。马克思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以此为视角来展开,并贯穿其理论研究的全过程。基于这一视角,本文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讨论。
   (一)主体性作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现当代社会以商品生产的方式存在,并表现为一种物化的、“不在场”的境遇。面对主体性的这一境遇,当代主体性理论无论是一种积极的理论革新,还是一种消极的理论“终结”,都是对主体性的一种理论性重构。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作为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理论,对于回答和解决现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问题,并未过时。
   (二)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是在对传统内在理性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与近代主体性境遇的反思中形成的。近代主体实践水平的工业变革及理性主体性的确立,使得主体性在对象性关系中从一种自在的存在转变为一种自为的存在。主体性冲破了人与人的依附关系,走向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发展。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主体性这种自为的、物化境遇一方面根源于主体实践活动的不断变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主体所处社会关系对主体性的制约。因此,主体性作为对主体活动的现实反映,表现为一种历史性的发展过程。
   (三)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既有力地回击了主体性的“消解”论,又为主体性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或途径,即对主体性理论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主体的实践活动与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对当代中国人的主体性来讲,其正处于人的依赖关系与物的依赖关系相并存的双重境遇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主体性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因此,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对当代中国主体性理论的建构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