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
【6h】

重庆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及研究背景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借鉴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概况

2.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借鉴

2.2.1 相关概念界定

2.2.2 相关理论借鉴

第3章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3.1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概况

3.2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定量分析

3.2.1 重庆市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

3.2.2 重庆市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

3.2.3 重庆市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

3.3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分析

3.3.1 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比较的特征

3.3.2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全国比较的特征

第4章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概述

4.1.1 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4.1.2 城乡间不合理的财政制度

4.1.3 城乡间的人力资本的差异

4.1.4 城乡间居民收入的来源不同

4.2 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4.2.2 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4.2.3 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5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5.3.2 加大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

5.2.3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实现农业发展新模式

5.2.4 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5.2.5 扶助农村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日益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索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当前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庆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85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0∶1(同期全国为1.86∶1);2010年虽有所缩小,但也达到了3.62∶1。针对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局面,中共重庆市委于2011年,提出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决定》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把缩小三个差距作为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重要突破口,走民生路、念共富经,努力促进共同富裕。
   重庆市作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及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上述问题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试验步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西部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以二元经济理论、库兹涅茨“倒U”理论、收入再分配理论以及人力资本收入理论为基础,分析重庆市城乡居民的现实状况及特征,总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分析,找出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实状况及特征;结合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总结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出缩小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结论表明,重庆市当地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造成重庆市当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2)金融部门城市倾向性的贷款政策、严重失衡的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例。(3)城乡居民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差距。(4)城乡居民收入构成的来源不同。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同样表明,影响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是:(1)二元结构系数。(2)农业占地方财政预算比重(3)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4)农业占GDP的比重。
   依据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本文最后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缩小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1)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2)加大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3)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实现农业发展新模式(4)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5)扶助农村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