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保护性利用理念的城市绿心规划探讨——以攀枝花“绿心”保护性利用为例
【6h】

基于保护性利用理念的城市绿心规划探讨——以攀枝花“绿心”保护性利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解读

1.1.1 “绿心”

1.1.2 城市绿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心”相关主要理论研究现状

1.2.2 “绿心”保护性利用策略研究

1.2.3 典型实践案例分析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对象和内容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4.1 研究方法

2.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城市绿心的基本认知

3.1 城市绿心的空间界定

3.1.1 宏观层次

3.1.2 微观层次

3.2 城市绿心的构成

3.2.1 林地

3.2.2 耕地

3.2.3 水域

3.2.4 文物古迹

3.2.5 废弃地

3.2.6 荒地

3.2.7 城市建设用地

3.3 城市绿心的基本属性

3.3.1 开放性

3.3.2 可达性

3.3.3 多功能性

3.4 城市绿心的功能

3.4.1 弹性功能

3.4.2 联系功能

3.4.3 生态功能

3.4.4.景观功能

3.4.5.游憩功能

3.4.6 安全功能

3.4.7 其他实用功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理论基础

4.1 保护性利用理念

4.1.1 保护性利用释义

4.1.2 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

4.1.3 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4.2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4.2.1 “田园城市”的提出

4.2.2 “田园城市”的布局及实质

4.2.3 对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启示

4.3 有机疏散理论

4.3.1 有机疏散理论的提出

4.3.2 有机疏散理论的精神内涵

4.3.3 对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启示

4.4 景观生态学理论

4.4.1 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提出

4.4.2 “斑块—廊道——基质”理论

4.4.3 对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策略

5.1 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原则

5.1.1 保护优先原则

5.1.2 以人为本原则

5.1.3 可持续性原则

5.1.4 多样性原则

5.1.5 针对性原则

5.1.6 弹性原则

5.2 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目标

5.3 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内容

5.3.1 自然资源

5.3.2 景观资源

5.4 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范围的界定

5.4.1 范围界定的原则

5.4.2 范围界定的方法

5.5 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措施

5.5.1 分级保护性利用

5.5.2 分区保护性利用

5.5.3 后续管理的跟进

5.6 未来发展路径

5.6.1 生态维育用途

5.6.2 城市休闲游憩用途

5.6.3 旅游观光用途

5.6.4 生产用途

5.6.5 其他用途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实践——攀枝花“绿心”保护性利用

6.1 攀枝花及“绿心”概况

6.1.1 攀枝花发展沿革及城市绿心由来

6.1.2 “绿心”保护性利用的总体定位

6.1.3 “绿心”保护性利用的总体目标

6.2 攀枝花“绿心”范围的界定

6.2.1 确定研究范围

6.2.2 现场调研确定评价参考因子

6.2.3 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范围进行评价

6.2.4 依据评价结果划定城市绿心范围

6.3 攀枝花“绿心”的保护性利用措施

6.3.1 分级保护性利用

6.3.2 分区保护性利用

6.3.3 后续管理的跟进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市社会经济与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发展忽略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地方特色的传承,以“摊大饼”的模式向周边无序蔓延,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景观风貌缺失、城市千篇一律。在这种状况下,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的无序拓展进行有效控制,正视生态环境现状,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价值的协调统一,成为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城市绿心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疏解城市功能、发挥生态效益、丰富城市景观格局与风貌、防止城市无序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各界学者及政府的关注,对城市绿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日益广泛、深入。
  本文首先在简要阐述“绿心”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总结归纳出城市绿心的概念,认为城市绿心应是在城市发展形成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制约,由不同职能分工的城市组团围合而成的,位于城市中心,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空间;它与城市各组团存在密切联系,承担疏解城市功能的职能;同时在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新型城市中心生态、景观、游憩空间。并对“绿心”的源流、概念、基本属性、空间结构、保护性利用策略及实践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在“绿心”保护性利用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与总结。
  其次,本文对城市绿心的空间界定、构成、基本属性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读与认知。从城市绿心的空间界定上,认为只有位于城市结构中心、不同职能城市组团围合、构成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自身资源丰富、规模及构成能满足城市绿心各项功能价值、能够服务中心城区乃至整个城市范围的城市空间才能称之为城市绿心。城市绿心一般由林地、耕地、水域、文物古迹、废弃地、荒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构成;开放性、可达性和多功能性是其基本属性。同时,城市绿心具有弹性、联系、生态、景观、游憩、安全、科普和经济等多种功能。
  再次,本文分析研究了与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密切相关的保护性利用理念、“田园城市”思想、有机疏散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理论基础,提取其中对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具有积极指导作用的思路与方法,作为本文的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策略,对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的原则、目标、内容、范围界定、措施和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城市绿心范围的界定和保护性利用措施本文的研究重点。城市绿心范围的界定应基于城市绿心的基本属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得出最终评价结果,并依据评价结果最终划定城市绿心范围。城市绿心保护性利用措施主要为分级保护性利用、分区保护性利用。城市绿心的分级保护性利用主要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市绿心范围内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最终分析结果将敏感度不同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的保护性利用区,并对每个区域的保护性利用方式、允许的利用强度等提出具体控制要求。城市绿心分区保护性利用主要从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绿心周边城市组团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情况、未来发展定位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其对城市绿心发展的影响,结合绿心的本底条件,统筹划定城市绿心的分区,并对不同分区提出保护性利用要求
  最终,本文以攀枝花“绿心”保护性利用为实践案例,通过在实践案例中应用前文提出的相关研究观点与成果,以进一步检验和深化理论架构,验证理论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