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以万州区为例
【6h】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以万州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总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概念界定

2.1.1 生态环境涵义的界定

2.1.2 协调与协调性

2.1.3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内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经济增长与生态坏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3.3 环境承载力理论

2.3.4 协同理论

第3章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机理分析

3.1 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2 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3.3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机理分析

第4章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4.1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现状

4.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

4.3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困境

4.3.1 现行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3.2 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5章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综合评价:以万州区为例

5.1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1 指标系统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的筛选

5.2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模型及协调发展度模型

5.2.1 协调度模型

5.2.2 发展度模型

5.2.3 协调发展度模型及类型划分

5.3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综合评价

5.3.1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效益指数评价

5.3.2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评价

5.3.3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度评价

5.3.4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及类型划分

5.4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5.4.1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效益指数评价分析

5.4.2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分析

第6章 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运行原因

6.1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6.2 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性强,导致资源过度开发

6.3 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第7章 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运行对策建议

7.1 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态产业

7.2 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型

7.3 加大“外部输血”力度,加强“内部造血”功能

7.4 注重环保宣传教育,强化市民生态意识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两难选择。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确保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保障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两难冲突: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会导致污染物不断增加,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甚至恶化反过来也会限制经济的增长,使经济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三峡库区是全国极为重要的敏感生态经济区,也是我国典型的贫困山区。经济社会落后导致自身难以承担生态功能区保护的重任。因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三峡库区的90%在重庆市内,万州区既是国家级贫困城市、重庆市“一圈两翼”中“渝东北翼”的中心城市,又是三峡库区的腹心城市,作为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重庆市万州区而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一方面,发展地区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是万州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江水资源环境和沿江水土资源、植物资源等,又是万州区必然的历史使命。
  本文首先在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分析三峡库区所具有的特殊性基础上,以三峡库区中腹心城市万州区的2002-2011年人均GDP等经济增长指标与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指标为统计数据,定量地分析了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昀关系。全文共五个部分。
  第一章总论简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简要地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涵义界定与理论回顾。首先定义了生态环境、协调与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然后简要介绍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以及协同理论。这是本篇论文的研究起点,是理论基础,也是支撑论文后半部分实证研究理论依据;第三章进行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的机理分析;第四章分析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并针对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探讨,研究其经济-生态环境关系所具有的特性。第五章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万州区为例,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出权重,最后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测定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得出结论:万州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处于处在相对低层次的协调。第六章根据研究结论发现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万州作为区域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处于最高水平,特别万州作为交通中心、商贸中心的作用地位日益突出,区域发展离心趋势得到部分遏止,但万州总体上来说生态环境较差,生态功能较脆弱,经济增长依赖资源的现象严重,所以必须要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向协调发展转化。第七章根据计量结果以及成因分析提出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良性协调发展的对策:第一,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态产业;第二,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第三,加大“外部输血”力度,加强“内部造血”功能;第四,注重环保宣传教育,强化市民生态意识;通过提出以上政策建议以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能够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