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与白”:20世纪20年代非裔美国人艺术的主流化研究
【6h】

“黑与白”:20世纪20年代非裔美国人艺术的主流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 选题缘由与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价值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构想与路径、方法

(一)研究构想

(二)研究路径

(三)研究方法

四 研究时段选择

第一章 城市生活与非裔美国人艺术的主流化

第一节 步入城市生活的前奏

(一)非裔美国人历史的记录者

(二)文本与图像的相互转换

第二节 “哈莱姆文艺复兴”中的城市图像

第三节 表征的主流化

(一)帕尔默·海登

(二)威廉·H·约翰逊

(三)非裔美国人女性艺术家

第二章 基金会与“黑人生活”的主流化

第一节 基金会的介入与赞助

(一)威廉·E·哈蒙基金会

(二)巴恩斯基金会与黑人艺术教育

第二节 “从奴隶走向重建”的亚伦·道格拉斯

(一)“黑色剪影”的流行风潮

(二)“正面律”与黑人生活写照

第三章 “爵士时代”的视觉表征

第一节 爵士乐中的花样年华

第二节 爵士时代的现代主义

(一)肤色的曲调

(二)黑色狂想曲

第三节 图像化的音乐性

第四章 主流绘画中的黑人艺术元素

第一节 “黑白”艺术的相互融合

(一)早期主流绘画中黑人形象

(二)黑人艺术对主流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黑人艺术元素在主流艺术中的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主流与边缘一直被确立为相互“孤立”的一种状态。就历史的发展而言,文化真正的发展活力,在于主流文化向边缘文化,敞开一种开放式的、容纳式的心态,并吸收边缘文化的精髓,来为主流文化的发展提供鲜活的动力。
  20世纪20年代的非裔美国人艺术的兴起,体现出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文化的一次态度转变,是美国艺术吸纳并重塑的一次典范性案例,也是黑人文化寻求身份认同的好时机。在美国艺术史的演进过程中,由于白人和黑人的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它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主题线,决定了美国艺术文化的重要形态。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是非裔美国人艺术文化集体发展的爆发期,本论文重点考察该时期黑白两种文化是如何对话的。总的说来,白色呈现强势,黑色处于弱势,这种状态基本符合白人和黑人在当时美国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当时主流社会的白人艺术积极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在黑人艺术中吸收精髓,从而提升主流文化的质感;与此同时,非裔美国人努力寻求身份认同,通过对艺术的参与,构建他们作为美国人的身份特征,展现他们自身的艺术价值,表达从边缘走向主流艺术文化的渴望。
  本论文以艺术学为主体,兼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精读、语境分析、图像解读等方法,通过对非裔美国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深入剖析非裔美国人具有“原始性”的艺术风格,和外在因素基金会如何对非裔美国人艺术发展施加影响,力图清楚地阐述“黑与白”艺术文化建构间的关系,“黑与白”的艺术对话形式,以及黑人如何发展自身的传统文化,白人又如何从黑人文化中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元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