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猪苓三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6h】

猪苓三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猪苓概况

1.2 猪苓生物学特性

1.2.1 猪苓生态学特性

1.2.2 猪苓形态特征

1.2.3 猪苓的生活史

1.3 猪苓培养特征

1.3.1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1.3.2 猪苓菌丝固体培养特性

1.3.3 菌丝的液体培养特性

1.4 猪苓胞外酶活性研究

1.5 猪苓与蜜环菌、伴生菌的关系

1.6 猪苓的栽培技术研究

第二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2.1 猪苓一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2.2.2 猪苓二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2.2.3 猪苓三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2.2.4 猪苓纯菌种仿野生栽培技术初探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菌株收集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猪苓一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3.2.2 猪苓二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3.2.3 猪苓三级种培养特性研究

3.2.4 猪苓纯菌种仿野生栽培技术初探

3.3 数据处理方法

3.4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猪苓一级菌株培养特性研究

4.1.1 不同猪苓菌株菌丝及菌落特征观察

4.1.2 不同猪苓菌丝生长速度比较

4.1.3 不同母种培养基对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

4.2 猪苓二级菌株培养特性研究

4.2.1 不同猪苓菌株液体培养菌丝形态观察

4.2.2 不同猪苓菌株菌丝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

4.2.3 不同猪苓菌丝胞外半纤维素酶活性

4.2.4 不同猪苓菌丝胞外邻苯二酚氧化酶活性

4.2.5 不同猪苓菌丝胞外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

4.2.6 不同猪苓菌丝胞外过氧化物酶活性

4.2.7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猪苓生长的影响

4.2.8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CMC酶活性的影响

4.2.9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4.2.10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滤纸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4.2.11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漆酶活性的影响

4.2.12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邻苯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猪苓三级菌株培养特性研究

4.3.1 不同培养基对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4.3.2 不同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CMC酶活性的影响

4.3.3 不同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HC酶活性的影响

4.3.4 不同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5 不同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邻苯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6 不同培养基对猪苓菌丝胞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3.7 温度对不同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4.3.8 pH对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4.3.9 含水量对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4.4 猪苓纯菌种仿野生栽培技术初探

4.4.1 不同打孔方式对猪苓生长的影响

4.4.2 不同接种时间对猪苓生长的影响

第五章 讨论

5.1 猪苓一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5.2 猪苓二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5.3 猪苓三级菌种培养特性研究

5.4 猪苓纯菌种仿野生栽培技术初探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或Grifol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药用真菌之一,主要由子实体和菌核构成。子实体从菌核上长出,味美质软,俗称“猪苓花”。地下部分的菌核,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之效,用于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等症状。猪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对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猪苓作为重要的中药材,现已被开发研制成中药制剂,主治利水渗湿,市场上猪苓供不应求,价格逐级攀升。而猪苓菌核仿野生栽培技术存在种质资源短缺,菌种价格昂贵,质量不一,退化严重的问题。猪苓纯菌种栽培代替菌核栽培是猪苓产业的发展趋势,猪苓三级菌种培育特征研究尚不完善,无统一标准,制约了猪苓纯菌种栽培的种源生产,猪苓纯菌种栽培技术尚未成熟,存在结苓小,不易存活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全国各地收集猪苓菌种,通过猪苓菌丝形态、生长速度与其胞外酶活性研究各级猪苓菌种的培养特性,同时对猪苓纯菌种栽培技术进行初步探索。为猪苓三级菌种快速繁育和猪苓纯菌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试验结果如下:
  对猪苓菌株及母种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观察生长最快的是GU-07菌株,GU-06次之,菌丝洁白,未出现褐化。适宜母种培养基为:葡糖糖20g,酵母粉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琼脂8g,水1L,pH自然。
  液体培养时,各个猪苓菌株之间的胞外酶活性差异显著,菌株GU-06较GU-07-2菌丝长势快,结束发酵时间短,胞外酶活性较高,在第6天酶活性开始下降。猪苓菌丝生长的适宜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20g,酵母粉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水1L, PH自然,其漆酶、CMC酶、HC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滤纸纤维素酶活性大于其余5个培养基;
  适宜菌丝生长的栽培种培养基为:60%阔叶木屑,20%棉籽壳,18%麦麸,1%石膏,0.4%石灰,0.5%蔗糖,0.1%磷酸二氢钾。在此配方中第30天时GU-06长满管,其余配方未长满;不同配方中胞外酶活性存在不同差异,不同时期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同一时期不同胞外酶活变化不尽相同,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随着培养基中阔叶木屑的增多而减小,愈创木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小随着阔叶木屑的增多而增多。
  通过温度、培养料中的含水量和pH对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表明:猪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为7.5,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4.3%~70.6%之间。菌株GU-06对温度、pH和培养料含水量的耐受性比其余4个菌株强,其次是GU-07,不同菌株对环境条件的耐受性具有差异。
  比较不同的猪苓仿野生纯菌种栽培技术时,在长有蜜环菌菌索的菌棒上接猪苓菌种,菌丝长势好,结苓大。猪苓菌丝的生长需要蜜环菌,蜜环菌能否及时补给猪苓纯菌种营养是猪苓成活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