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利益分析——以双语教育政策为例
【6h】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利益分析——以双语教育政策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民族教育政策执行中利益分析的必要性

(一)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围绕利益各因素互动的过程

(二)不同利益冲突影响民族教育政策执行

二、民族双语教育政策以培养“民汉兼通”人才为目标

(一)“民汉兼通”的提出

(二)“民汉兼通”是我国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总方向

(三)“民汉兼通”的内涵

三、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偏差

(一)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二)现实利益下的“两难”导致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偏差

四、消解民族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偏差

(一)重视民族地区学校和民众的利益需求

(二)建立系统的政策,拓宽民族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关照民族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加大对民族基础教育的投入,发挥民族学校的示范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历来重视民族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形成了一整套民族教育政策体系,保障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几十年过去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长期的民族教育实践中,仍然会出现政策执行的偏差。这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不平衡,加之居住格局和对外交往的程度不同,语言生态环境和使用环境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区民众对民族教育也有不同的理解、期待和需求。
  本文以民族双语教育政策为例。首先,分析我国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目标及其内涵,构建衡量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维度。在分析了《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与语言使用、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后发现,我国民族双语教育政策一直以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为目标。“民汉兼通”并非单指语言课程的学习或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元的视角,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因此,在双语教育实践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二者不可偏废,文化要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然而,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中发现:在双语教学中,民族语言被弱化,民族文化有所缺失。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策目标指向长远利益,而民众更关心当下的利益,政策目标与民众现实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当前,少数民族语言的适用范围缩小,选择民族语的学生就业出路不明朗,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不利于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社会需求。因而,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陷入现实与理想的两难境地。这不仅是民族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是新时期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
  要消解这种“两难”,就要尊重民族地区学校和民众的利益需求。建立系统的政策,拓宽民族学生的就业渠道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关照民族学生的长远发展;加大对民族基础教育的投入,发挥民族学校的示范作用,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需求相统一,成为当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