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预后分析及与IGF-1、IGFBP-3、IGFBP-7的表达的关系
【6h】

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预后分析及与IGF-1、IGFBP-3、IGFBP-7的表达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IGFs家族的作用机制及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建立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的预后模型,为肺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1、2年生存率,对患者年龄、性别、吸烟、肿瘤部位、肿瘤细胞类型、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分期、手术方式、(IGF-1、IGFBP-3、IGFBP-7)在肺癌组织的表达程度进行Log-rank非参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析5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2.63%,2年生存率为29.82%,中位生存期13.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细胞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期、手术方式、IGF-1及IGFBP-7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手术方式、IGF-1及IGFBP-7的表达等四个因素与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肺癌根治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病理分期、检测IGF-1及IGFBP-7的表达水平对NSCLC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作用,肺癌组织中IGF-1低表达和IGFBP-7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