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成瘾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6h】

网络成瘾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1 文献综述

1.1跨期选择的概念

1.2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

1.3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

1.4跨期选择的影响因素

1.5网络成瘾与跨期选择的关系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2.1问题提出

2.2研究框架

2.3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3 研究一 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方法

3.3实验结果

3.4讨论与结论

4 研究二 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旳神经基础与运行机制

4.1实验目的

4.2实验方法

4.3结果分析

4.3讨论与结论

5 研究总结与讨论

5.1研究总结

5.2研究讨论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研究不足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ioce)指的是个体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做出的各种判断和选择(Loewenstein,1988; Frederick, Loewenstein,& O'Donoghue,2002)。跨期选择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各种选择行为,到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等,都会涉及到跨期选择的问题。因此,对跨期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亚当斯密曾指出,跨期选择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健康、财富与整体幸福感,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的程度(Frederick, Loewenstein,&O'Donoghue,2002)。对成瘾人群的跨期选择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大量的研究发现,成瘾人群常常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利益(比如身体健康、幸福家庭等),跟正常人群相比,表现出更加冲动的行为。成瘾有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之分,网络成瘾是行为成瘾中的一种。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相较于正常人群,对金钱的时间折扣显著更大。然而,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从网络成瘾的角度出发,采用经典的跨期选择任务,利用形态学测量(VBM)技术和静息态功能性核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技术考察网络成瘾对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基础。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2)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的神经基础及运行机制。为此,我们开展两个实验研究。
  研究一采用成瘾量表和经典跨期选择任务,考察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的特点及机制。结果发现:(1)有33名被试网络成瘾测验的得分与跨期选择的延迟折扣率呈负相关(称为“负相关组”);同时,有80名被试网络成瘾测验的得分与跨期选择的延迟折扣率呈正相关(称为“正相关组”),出现人群的分化特征。(2)通过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自我控制对“负相关组”的网络成瘾测验分数与延迟折扣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正相关组”的网络成瘾测验分数与延迟折扣率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在两组人群中是分离的。那么,出现这种分离效应的神经基础是什么呢?为此,我们开展了研究二。
  研究二采用形态学测量(VBM)技术和静息态功能性核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正相关组”和“负相关组”在脑灰质体积和大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试图探明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在VBM上,与“正相关组”相比,“负相关组”在灰质体积上降低的脑区有:左侧脑岛(insula)、左侧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左侧顶下小叶(inferior parietal lobule)、左侧角回(angular gyrus)。(2)在静息态的功能连接上,与“正相关组”相比,“负相关组”中的脑岛(insula)与顶叶(parietal lobe)、脑岛(insula)与左侧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之间的功能连接上明显增强;与“正相关组”相比,“负相关组”的脑岛(insula)与额上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脑岛(insula)与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脑岛(insula)与尾状核(caudate)、脑岛(insula)与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脑岛(insula)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脑岛(insula)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脑岛(insula)与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之间的功能连接上明显减弱。
  综合而言,研究发现:(1)在网络成瘾对跨期选择的影响上出现了组群分离效应:一类是网络成瘾测验的分数与跨期选择的延迟折扣率呈负相关的人群(称为“负相关组”),另一类是网络成瘾测验的分数与跨期选择的延迟折扣率呈正相关的人群(称为“正相关组”);进一步的调节分析发现,出现分离效应的原因可能是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2)在VBM结果上:与“正相关组”相比,“负相关组”在左侧脑岛(insula)、左侧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左侧顶下小叶(inferior parietal lobule)、左侧角回(angular gyrus)的脑灰质体积降低。这一结果说明,这些脑区的灰质体积越小,表明跟“正相关组相比”,“负相关组”对网络的渴求感更小,更倾向于延迟满足,因而延迟折扣率更低。在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结果上:与“正相关组”相比,“负相关组”中的脑岛(insula)与顶叶(parietal lobe)、脑岛(insula)与左侧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之间的功能连接上明显增强;与“正相关组”相比,“负相关组”的脑岛(insula)与额上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脑岛(insula)与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脑岛(insula)与尾状核(caudate)、脑岛(insula)与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脑岛(insula)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脑岛(insula)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脑岛(insula)与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之间的功能连接上明显减弱。这一结果表明,“负相关组”受到自我控制脑区的调节,使得“负相关组”跟“正相关组”相比,在跨期选择上更倾向于延迟选项,因而延迟折扣率更低。
  本研究从网络成瘾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网络成瘾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成瘾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为成瘾行为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成瘾人群等特殊群体进行研究,可以考察跨期选择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探明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