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更符合临床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
【6h】

更符合临床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的研究概况

致谢

附录一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附录二 硕士学位攻读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从而寻找出发生率更高、更稳定、更符合临床的动物造模,为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根据制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模型方法的不同,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4只,N组:正常对照组;S组:假手术组;V1组:不完全阻滞左股静脉血流组;V2组:不完全阻滞左股静脉血流+左下肢制动组;V3组:不完全阻滞左股静脉血流+注入10%高渗盐水1ml组;V4组:不完全阻滞左股静脉血流+注入凝血酶0.25U(0.1ml)。于造模后不同时相点对大鼠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大体观察和病理学检测,确定造模成功后,再比较各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在造模后不同时相点对大鼠血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素F1α(6-ke-to-PGF1α)的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浓度。 结果:V3组(不完全阻滞左股静脉血流+注入10%高渗盐水1ml组)第6天股静脉血栓发生率最高为87.5%,V3组与N、S、V1、V2、V4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分别与V2、V3、V4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 ET、Fib、D-D检测结果,V3组与N、S、V1、V2、V4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N、S组分别与V1、V2、V3、V4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⑴V3组不完全阻滞左股静脉血流+注入10%高渗盐水1ml(使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组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最高、最稳定、更符合临床。⑵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引起的TXB2升高及6-ke-to-PGF1α下降有关;与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ET升高有关;与血液高凝状态的Fib及D-D升高有关。作为一种可靠模型,将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柯常江;

  •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广东医学院;
  • 学科 内科学(呼吸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冯起校;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临床; 深静脉血栓形成;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4:4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