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内迁民营科研机构研究——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黄海化学工业社为中心
【6h】

抗战时期内迁民营科研机构研究——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黄海化学工业社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学界有关民营科研机构研究之不足

(四)研究重点及研究框架

一 抗战前民营科研机构发展概况

(一)抗战前民营科研机构兴起的条件

(二)抗战前民营科研机构发展特点

二 战时民营科研机构内迁原因与决策

(一)民营科研机构内迁时代背景

(二)民营科研机构内迁决策

三 三大民营科研机构的艰难内迁

(一)三大民营科研机构的内迁过程

(二)三大民营科研机构内迁的主要特点

四 三大民营科研机构在大后方的重建与发展

(一)三大民营科研机构在大后方的重建

(二)三大民营科研机构战时科研活动及成果

五 民营科研机构内迁的作用和意义

(一)推动科学本土化进程

(二)促进大后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三)保障军需和民生的发展,促进大后方经济走上战时轨道

(四)为战后的新中国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工作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初中国开始走上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道路,在留学生团体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科学家群体和科学社团,各种专业性和综合性科学社团发展迅速,影响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成立科研机构的呼声愈发高涨,民营科研机构纷纷建立。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主要民营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中国西部科学院等。这些民营科研机构,在成立初期克服种种困难,逐渐建立起独立的科学研究体系,并将所获得的研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
  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为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对我国的科研机构进行了大肆破坏,给原本发展就十分薄弱的科研事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下,为免科研设备落入敌手,保存科研实力和支援抗战,民营科研机构走上了向内地迁移的道路。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曲折,迁至原本是全国科学技术最落后的大后方地区。不仅给大后方带来先进科研机器,更把现有的科研技术人才带到西部,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开发与建设,积极服务国防、支援抗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