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游侠与武侠发生期内涵比较研究
【6h】

游侠与武侠发生期内涵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由于武侠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大众一般认为其源头为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然而通过对文献的考察,可以发现,“武侠”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真正出现于1902年的日本。该年,日本作家押川春浪出版了《武侠之日本》,是为武侠小说的开端,因此“武侠”当属于一个近代概念。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的“游侠”、日本近代的“武侠”在发生期的内涵及其后相应的小说类型的产生过程进行研究,文章主要由七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论述了武侠概念模糊这一学术问题的发现过程,并且对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论文所要解决的进行了基本介绍。
  第一章对游侠与武侠发生期内涵学术史进行考察,对侠、游侠的起源和内涵的研究进行总结,对古代学者和现代学者对《史记》与《汉书》的游侠传记进行总结,同时还总结了三十年余年来武侠的学术研究,梳理学术发展脉络,寻找学术空白。
  第二章主要论述汉史游侠的内涵,总结《史记·游侠列传》《汉书·游侠传》《后汉书·独行列传》对“游侠”这一概念的论述,通过对三篇传记进行详细研究,总结历史上“游侠”发生期的内涵,并且对比三篇列传的差异,找到游侠历史由盛到衰的变迁。同时,该章略论汉末游侠歌谣的兴起以及古代侠义小说的雏形,总结游侠由史到文学的逻辑过程。
  第三章论述晚清侠义精神的复苏过程,提供武侠概念在中国出现和武侠小说诞生前夕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原因、发展过程、表现及其内涵。
  第四章论述武侠概念的内涵,从史的顺序论述“日本武侠的诞生——中国武侠概念的出现——中国武侠小说的出现”这一过程。具体分析思想著作《中国之武士道》和文学作品《海底军舰》《武侠之日本》,总结武侠概念在发生期的内涵。同时,该章还对押川春浪和梁启超“武侠”的不同进行了对比。
  第五章主要对游侠与武侠发生期内涵辨析,总结游侠武侠发生期的异同,结束全文。本章主要对于游侠、武侠与国家的关系,游侠、武侠的行为模式,游侠、武侠的精神内涵和游侠、武侠与“武”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并且,这一章还对武侠对游侠的继承和对日本武士道精神、武侠概念吸收以及武侠特性作出了回答。
  最后是文章的结语部分。
  本文是以对比汉史游侠与中国“武侠”概念在发生期的内涵为目的,采取了汉史游侠以及“武侠”概念发生的两个节点,并且分别对这两个节点发展过程以及从历史概念到相应文学类型的产生过程进行了论述。在两个节点内部的动态性内涵的总结中,本文又在最后对汉史游侠与中国近代“武侠”概念进行了对比。本文将一直以来局限于中国范围内的“武侠”概念扩大到日本范围内,并且对这一概念发生的近代背景,尤其是两国的同异背景以及文化因素进行了研究,是站在东亚文学史以及文化史整体研究的视野对“武侠”概念的观照,同时也是对“游侠”与“武侠”内涵的重新审视,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