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6h】

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组织学检查(HE染色)

2.5 荧光定量PCR检测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一: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附录二:在读期间的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观察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后同种异体骨生长愈合及转归情况,并探讨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修复机制。 方法:⑴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各16只。⑵实验组采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后骨膜覆盖,对照组采用自体骨修复骨缺损后骨膜覆盖,而空白组仅采用骨膜覆盖。⑶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每组处死4只兔子,通过X线、HE染色、荧光定量PCR等检测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机制。 结果:①空白组骨缺损处未愈合。②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处均愈合。③对Spp-1进行检测后结果提示,相比于空白组,实验组于术后2周、4周、8周时Spp-1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于术后4周表达量差异最大(P<0.01)。④对BMP-2进行检测后结果提示,相比于空白组,实验组于术后2周、4周时BMP-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⑤对ColⅠα1进行检测后结果提示,相比于空白组,对照组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基因表达高于实验组(P<0.05),其中于术后2周及12周时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 结论: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缺损的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相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