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原门在重庆地区的变迁研究
【6h】

三原门在重庆地区的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目的与意义

1.3国内研究现状

1.4研究对象

1.5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三原门的历史源流

2.2 三原门入渝概述

2.3 三原门在重庆地区不同时期的活动区域分布

2.4 三原门在重庆地区传承方式的变迁

2.5 三原门在重庆地区传承内容的变迁

2.6 三原门在重庆地区的功能变迁

3 结论

3.1 研究结论

3.2 反思与建议

3.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重庆三原门访谈提纲

附录2重庆三原门重要人物简介

附录3三原门在重庆地区的传承脉络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间武术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品牌代表之一,它直接体现着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区域风俗。红拳作为传承久远的民间武术之一,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霜与演变,流传至今,根深叶茂,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红拳主要流派之一的三原门属于重庆地区民间武术的一支重要拳种,但在查找三原门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资料是限于陕西地区红拳的研究,很少涉及到重庆地区。作者在梳理重庆民间武术拳种过程中发现,三原门属于重庆地区民间武术的一支重要拳种,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其资料匮乏,历史发展脉络不清晰。
  为梳理重庆地区三原门的历史发展脉络,促进川陕文化交流,促进民间武术文化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GIS地理信息制图法对重庆地区三原门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如下:
  (1)传承时间方面。清代中叶,直隶人传拳于陕西三原县,后以授艺之地陕西三原县命名,称为三原派。民国初年,三原门由陕西传到成都、重庆等地。如上世纪三十年代,合川林建章在成都学得三原门拳法,回到合川推广;万县(今重庆万州区)刘健龙、李正贤等人在成都学得三原门拳法,回到重庆传艺授徒。
  (2)传承地域方面。三原门在重庆地区各个时期存在差异,但呈现出以在主城区传承为主,周边区县传承为辅的扩张性特点。民国时期三原门在重庆的渝中区、南岸区、万州区、合川区、江北区和九龙坡区发展;建国初期三原门传承地域较民国时期增加了渝北区、巴南区和北碚区;改革开放时期三原门传承地域较建国初期增加了涪陵区、沙坪坝区和彭水县;21世纪以来三原门传承地域较改革开放时期增加了大渡口区、江津区、綦江县、璧山县和铜梁县。三原门传承地域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社会发展迅速,人员流动性增大,所以地域分布具有由内向外蔓延的显著特征。
  (3)传承方式方面。师徒传承为三原门主要传承方式,因受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个人认识与习武目的等影响,在拜师收徒的形式上不同时期则存在着差异。家族传承方式在三原门传承过程中也尤为重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外国“快餐式文化”跻身中国,冲击传统文化。所以家族传承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以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兴盛,改革开放时期以后家族传承方式有所淡化。1985年兴武拳社建立,传习所开始为三原门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三原门传承人的经营不善,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发展等因素,所以新世纪时期以后传习所的发展出现了困境。
  (4)传承内容方面。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发展、比赛要求等因素的不断变更,传承者也不断在原始功法基础上做出改变,推陈出新。所以三原门内容变化呈现出符合当时社会背景的特点,使传承内容更加顺应时代的要求。
  (5)传承功能方面。三原门由早期的防身自卫到工业社会后的强身健体,再到修身养性,由生理低层次向生理较高层次转变;由最初的谋生手段向传承文化转变;由早期社会交往向精神愉悦转变。三原门功能转变的主要原因为传承人对三原门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都产生了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